社會轉型時期樹立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
作者:方作琳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2-09-14人氣:1125
審視數(shù)千年的文明史,人本主義思想的淵源大致來自東西方兩個方面,在中國主要是“民本”思想,在西方主要是人文主義思想。以人為本在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發(fā)展中主要體現(xiàn)為民本思想。“民本”一詞來自于《偽古文尚書》:“民可近,不可下,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比寮覄?chuàng)始人孔子進一步發(fā)展了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以對人的關注否定了天命論的絕對權威。他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敝鲝垺爸厝耸?、輕鬼神”,強調注重現(xiàn)實人的生活。西方的人本主義思想最先提出的是古希臘智者學派的領袖普羅泰戈拉,他說:“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币馕吨钦邔W派把哲學研究的對象由自然轉向了人,可以說是西方人本主義思想的起源。此后,西方的人本主義經過多個階段,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是針對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本位而提出的,要求把人從神學的禁錮中解放出來;啟蒙時期的人本主義針對的是封建主義的君權、神權和等級制度,要求把人從封建壓迫下解放出來。西方的人本主義強調人人平等、尊重人權,提倡自由、平等、博愛,追求人的平等、全面發(fā)展,歷史的看,西方的人本思想實現(xiàn)了從神權、皇權為本向以人為本的轉變,具有重要的歷史進步意義。
理念(Philosophy)是指看法、思想、思維活動的結果,是表象或者客觀事物在人腦留下的概括形象。它是客觀事物經過人腦的抽象思維而形成的,科學的理念可以正確指導實踐,新理念的前提是新的社會存在的產生,這就需要我們轉變傳統(tǒng)理念。在很長時期內,占據(jù)我國主導地位的司法理念,特別是在刑事司法活動中“占主導地位的法治理念仍是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為國權主義的刑法理念,它主張“國家至上”,人民只是為了實現(xiàn)富強國家的手段,刑法因而以擴張各項國家權力來維系國家利益的最大化,并以此作為刑法的終極目標?!辈豢煞裾J這一傳統(tǒng)的理念在一定歷史時期為鞏固國家政權,維護社會穩(wěn)定與發(fā)展都產生過積極的作用。但從今天的社會現(xiàn)實出發(fā),不難發(fā)現(xiàn)將其作為主導理念已經不利于今天社會的發(fā)展,不利于運用法律手段輔助解決日益緊迫的民生問題,根本原因是民生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的主要問題,因此司法的主導理念也應該轉變?yōu)橐匀藶楸?、保護民生,只有把關乎民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解決好,我們的社會才能實現(xiàn)真正和諧。
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當然也要與司法實踐本身相結合,“司法的終極原因是社會的福利?!鄙鐣@且粋€很寬泛的術語,“它涉及全體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的各個方面,其宗旨是改善全體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保證人民在文化、教育、醫(yī)療健康、就業(yè)、住房以及養(yǎng)老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滿足?!币虼?,社會福利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說就是民生問題。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對公權力的限制和培養(yǎng)公民意識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因為市民社會的關鍵在于公民權的覺醒,不在于公權力的擴張,市民社會強調自治,不強調政府的過度干預,市民社會有一個廣泛的基礎是公民契約或合作思維的啟蒙并指導自身實踐,即公民要在社會生活中有充分的公共理性把握沖突,進行建設性合作而不是簡單的情緒行為。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指導下的司法體現(xiàn)的是一種對人性弱點的寬容,而不是對人性的苛求,這種苛求所帶來的后果是在這樣一個正在向完全市民社會轉型的社會中民眾缺乏一種公民意識和自我意識。缺少自覺性和自主性的同時也缺乏一種相互之間妥協(xié)達成一致促成合作的精神,傳統(tǒng)司法理念所表露出來的是一種對民眾的認知能力和道德素質的不信任感,認為唯有少數(shù)精英階層的人才具備高素質的能力,這種理念實際上違背了人民群眾是歷史進步的根本推動力這一基本原理。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有助于培養(yǎng)市民社會下的公民意識與協(xié)作精神,激發(fā)民眾的能動性和社會創(chuàng)造力。
司法理念的轉變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司法實踐,司法活動對社會民眾觀念的轉變所起的作用要比純理論說教起的作用大的多,從這一點上也能理解英美法系一個司法判例能夠成為司法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如“馬伯里訴麥迪遜”一案中,馬歇爾大法官對此案的判決被認為世界憲政主義的起源,“在這個歷史性的案例中,馬伯里決定創(chuàng)立了現(xiàn)代世界第一次對立法司法審查制度?!庇⒚婪ㄏ涤泻芏喟咐即_立了司法的新原則、新理念,這雖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美法系采用判例法制度,但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司法作為實踐活動的本身屬性。“法院通過對法律的尊重,對正義的追求,使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權利觀念得以培養(yǎng),執(zhí)行意識得以培養(yǎng)?!?br />我國司法在發(fā)展中遇到過這樣的挑戰(zhàn)與契機,但我們的法官卻一次次的錯失良機,從被認為是中國“憲法司法化”第一案的“齊玉苓案”到“許霆案”,都給司法提供了轉變理念的歷史契機。就許霆案來說從這個案件中折射出了許多令人思考的問題,“許霆案從初審裁判以盜竊罪判處無期徒刑到發(fā)回重審后根據(jù)同樣的事實、法律與定性判處五年有期徒刑,這一頗富戲劇性的判決結果的變更生動而形象的折射了處于兩個極端的嚴格規(guī)則與能動裁判主義的司法判決思維正在以什么樣的方式左右主導甚至扭曲著脆弱的中國法治?!睆睦砟畹慕嵌葋矸治?,此案所體現(xiàn)出我們的法官今天所奉行的仍是傳統(tǒng)的司法觀念,“廣州中院再審與其說是司法認知發(fā)生了改變,不如說是司法屈從與民意的壓力,二審減輕改判許霆為有期徒刑五年其實是司法與公眾博弈的結果?!眰鹘y(tǒng)的司法理念是根據(jù)人性完美的標準來矯正普遍存在的人性弱點。
經過三十年的司法改革,改變了原來重實體而輕程序,片面追求實質正義而忽略程序正義的司法理念,開始注意程序正義的重要性,但是在近年來的發(fā)展中卻出現(xiàn)了走向另一個極端的端倪,今天我國的法制建設要以形式法治為基礎,以實質法治為導向,堅持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的協(xié)調和統(tǒng)一。在依靠嚴格執(zhí)法張揚程序正義來實現(xiàn)普遍正義的同時還要以實質法治為導向來實現(xiàn)特殊正義,特殊正義的實現(xiàn)需要我們樹立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注重對弱勢群體利益的保護?!皩嵸|法治應該是一種生生不息的法治資源,應當是一種對現(xiàn)實問題具有回應性的解決思路,這要求我們必須有推進實質法治建設的現(xiàn)實性和緊迫性,必須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來推動實質法治的進步。如果實質法治嚴重不足,形式法治的作用也必然十分有限,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公平和公正的問題,也不可能建設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币匀藶楸镜乃痉ɡ砟钆c社會轉型時期堅持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相統(tǒng)一的法治原則是一致的,其目的也是建設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
理念(Philosophy)是指看法、思想、思維活動的結果,是表象或者客觀事物在人腦留下的概括形象。它是客觀事物經過人腦的抽象思維而形成的,科學的理念可以正確指導實踐,新理念的前提是新的社會存在的產生,這就需要我們轉變傳統(tǒng)理念。在很長時期內,占據(jù)我國主導地位的司法理念,特別是在刑事司法活動中“占主導地位的法治理念仍是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為國權主義的刑法理念,它主張“國家至上”,人民只是為了實現(xiàn)富強國家的手段,刑法因而以擴張各項國家權力來維系國家利益的最大化,并以此作為刑法的終極目標?!辈豢煞裾J這一傳統(tǒng)的理念在一定歷史時期為鞏固國家政權,維護社會穩(wěn)定與發(fā)展都產生過積極的作用。但從今天的社會現(xiàn)實出發(fā),不難發(fā)現(xiàn)將其作為主導理念已經不利于今天社會的發(fā)展,不利于運用法律手段輔助解決日益緊迫的民生問題,根本原因是民生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的主要問題,因此司法的主導理念也應該轉變?yōu)橐匀藶楸?、保護民生,只有把關乎民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解決好,我們的社會才能實現(xiàn)真正和諧。
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當然也要與司法實踐本身相結合,“司法的終極原因是社會的福利?!鄙鐣@且粋€很寬泛的術語,“它涉及全體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的各個方面,其宗旨是改善全體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保證人民在文化、教育、醫(yī)療健康、就業(yè)、住房以及養(yǎng)老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滿足?!币虼?,社會福利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說就是民生問題。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對公權力的限制和培養(yǎng)公民意識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因為市民社會的關鍵在于公民權的覺醒,不在于公權力的擴張,市民社會強調自治,不強調政府的過度干預,市民社會有一個廣泛的基礎是公民契約或合作思維的啟蒙并指導自身實踐,即公民要在社會生活中有充分的公共理性把握沖突,進行建設性合作而不是簡單的情緒行為。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指導下的司法體現(xiàn)的是一種對人性弱點的寬容,而不是對人性的苛求,這種苛求所帶來的后果是在這樣一個正在向完全市民社會轉型的社會中民眾缺乏一種公民意識和自我意識。缺少自覺性和自主性的同時也缺乏一種相互之間妥協(xié)達成一致促成合作的精神,傳統(tǒng)司法理念所表露出來的是一種對民眾的認知能力和道德素質的不信任感,認為唯有少數(shù)精英階層的人才具備高素質的能力,這種理念實際上違背了人民群眾是歷史進步的根本推動力這一基本原理。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有助于培養(yǎng)市民社會下的公民意識與協(xié)作精神,激發(fā)民眾的能動性和社會創(chuàng)造力。
司法理念的轉變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司法實踐,司法活動對社會民眾觀念的轉變所起的作用要比純理論說教起的作用大的多,從這一點上也能理解英美法系一個司法判例能夠成為司法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如“馬伯里訴麥迪遜”一案中,馬歇爾大法官對此案的判決被認為世界憲政主義的起源,“在這個歷史性的案例中,馬伯里決定創(chuàng)立了現(xiàn)代世界第一次對立法司法審查制度?!庇⒚婪ㄏ涤泻芏喟咐即_立了司法的新原則、新理念,這雖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美法系采用判例法制度,但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司法作為實踐活動的本身屬性。“法院通過對法律的尊重,對正義的追求,使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權利觀念得以培養(yǎng),執(zhí)行意識得以培養(yǎng)?!?br />我國司法在發(fā)展中遇到過這樣的挑戰(zhàn)與契機,但我們的法官卻一次次的錯失良機,從被認為是中國“憲法司法化”第一案的“齊玉苓案”到“許霆案”,都給司法提供了轉變理念的歷史契機。就許霆案來說從這個案件中折射出了許多令人思考的問題,“許霆案從初審裁判以盜竊罪判處無期徒刑到發(fā)回重審后根據(jù)同樣的事實、法律與定性判處五年有期徒刑,這一頗富戲劇性的判決結果的變更生動而形象的折射了處于兩個極端的嚴格規(guī)則與能動裁判主義的司法判決思維正在以什么樣的方式左右主導甚至扭曲著脆弱的中國法治?!睆睦砟畹慕嵌葋矸治?,此案所體現(xiàn)出我們的法官今天所奉行的仍是傳統(tǒng)的司法觀念,“廣州中院再審與其說是司法認知發(fā)生了改變,不如說是司法屈從與民意的壓力,二審減輕改判許霆為有期徒刑五年其實是司法與公眾博弈的結果?!眰鹘y(tǒng)的司法理念是根據(jù)人性完美的標準來矯正普遍存在的人性弱點。
經過三十年的司法改革,改變了原來重實體而輕程序,片面追求實質正義而忽略程序正義的司法理念,開始注意程序正義的重要性,但是在近年來的發(fā)展中卻出現(xiàn)了走向另一個極端的端倪,今天我國的法制建設要以形式法治為基礎,以實質法治為導向,堅持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的協(xié)調和統(tǒng)一。在依靠嚴格執(zhí)法張揚程序正義來實現(xiàn)普遍正義的同時還要以實質法治為導向來實現(xiàn)特殊正義,特殊正義的實現(xiàn)需要我們樹立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注重對弱勢群體利益的保護?!皩嵸|法治應該是一種生生不息的法治資源,應當是一種對現(xiàn)實問題具有回應性的解決思路,這要求我們必須有推進實質法治建設的現(xiàn)實性和緊迫性,必須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來推動實質法治的進步。如果實質法治嚴重不足,形式法治的作用也必然十分有限,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公平和公正的問題,也不可能建設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币匀藶楸镜乃痉ɡ砟钆c社會轉型時期堅持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相統(tǒng)一的法治原則是一致的,其目的也是建設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