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精神與社會工作價值觀——社科論文
價值觀是指人們在認識各種事物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價值觀一方面體現(xiàn)為價值取向和價值追求,即一定的價值目標;另一方面體現(xiàn)為價值尺度和準則,即判斷事物有無價值或價值大小的評價標準。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和評價在心目中形成輕重、主次的排列次序,即價值觀體系,這是決定人們行為的心理基礎。
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歷史性與選擇性,人們的價值觀受時代發(fā)展、社會生活環(huán)境、社會生產(chǎn)方式、社會交往狀況等多種因素影響。價值觀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但同時又不斷面臨新價值觀的挑戰(zhàn)和影響,是會不斷變化發(fā)展的。
社會工作價值觀作為一種專業(yè)價值觀,指的是一整套支持社會工作者進行專業(yè)實踐的思想信念。它以社會主流價值觀為基礎,同時又體現(xiàn)著社會工作專業(yè)的獨特追求,是社會工作者的精神動力,是社會工作實踐的靈魂。
現(xiàn)代意義的社會工作起源于西方,其思想基礎主要源于基督教新教倫理、人道主義思想以及社會福利觀念。經(jīng)百余年的探索研究和實踐,已建立了一些廣受認可的社會工作價值觀體系,戈登、比斯臺克、泰徹、列維等人的觀點都有廣泛影響。如戈登的社會工作價值觀主要包括六個基本觀點:①個人應當受到社會的關懷;②個人是與社會相互依存的;③個人對他人負有社會責任;④個人具有人類共同需要(共性),又在本質上與眾不同(個性);⑤個人應積極參與社會,實現(xiàn)自身潛能和社會責任;⑥社會有責任提供各種方式,消除障礙,保障個人自我實現(xiàn)。比斯臺克的社會工作價值體系涵蓋個人與社會兩個方面:①個人的潛能,責任,權利,基本需要,對社會的責任等;②社會的功能,責任,權利等。
對于社會工作價值觀,各派學者在表述上各有不同,基本內涵可歸納為:個人價值和尊嚴、服務、社會公正、人類關系的重要性、誠信和能力等方面。在實踐操作層面,社會工作價值觀又可概括為:接納、尊重、個別化、不批判、自決權和知情同意、保密等??傊鞣缴鐣ぷ鲀r值觀以人道主義思想為基礎,體現(xiàn)了熱愛人類、服務人類、改善人與社會環(huán)境關系、維護正義、促進和平的理想追求,引導和激勵著社會工作者的具體實踐。
在中國,專業(yè)社會工作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引入大陸地區(qū),起步較晚,社會工作價值體系的構建也主要借鑒西方成果。但若完全照搬西方思想觀念食洋不化,必定水土不服,不利于社會工作在我國的發(fā)展和推進。所以社會工作本土化的構建任重道遠,這其中就包括了社會工作價值觀這個靈魂和關鍵。我國的社會工作價值體系構建,須依據(jù)中國現(xiàn)實國情,吸收國際社會工作發(fā)展的成果和經(jīng)驗,立足于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強調和諧社會的發(fā)展需要。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進程中,佛、道、儒三教合流,形成中華民族傳統(tǒng)思想價值觀的主要源泉,影響深遠。其中儒學、道家源于本土,而佛教來自域外。自漢代流入中國,佛教的傳播歷經(jīng)波折,曾在唐代盛極一時,發(fā)展出八大宗派,又幾經(jīng)法難,之后唯有禪宗經(jīng)久不衰。禪宗是中國禪師結合中國社會實際,依據(jù)傳統(tǒng)思想文化,吸收并改造古印度佛教思想,形成的頗具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成果,為解救人生苦難而產(chǎn)生,也在解救人生苦難中發(fā)展。禪宗思想體系包括本體論、心性論、道德論、體悟論、境界論等思想要素,形成一整套人生價值哲學觀,在中國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并普遍流傳。發(fā)掘禪宗思想精華,探究其對國人思想觀念的影響,對推動社會工作價值觀的本土化應有裨益。
禪宗思想的核心是一種超越精神,即超越現(xiàn)實的矛盾和生命的痛苦,獲得精神的超脫、心靈的自由。這種超越,源于“自心”,這是禪宗的理論基石,也即禪宗所謂眾生得以禪修成佛的出發(fā)點和根本依據(jù)。
一、自然和諧
自心,即本真之心,也稱本心、真心,即所謂佛性、真性。道家把自然規(guī)定為萬物的本性和本質,不假人為,本來如此。禪宗汲取了道家的自然觀念,用以詮釋人的生命狀態(tài),“僧家自然者,眾生本性也”(《菏澤神會禪師語錄》),自然是眾生本性,也即佛性。
禪宗認為,人人平等具有佛性,提倡直指本心,強調日常生活表現(xiàn)、平時言語舉動,都是本心的自然流露。因而吃飯穿衣、行路睡眠、搬柴運水等俱是佛事,都可從中體悟真理。人的心靈是圓滿完美的,只要心地自然,則佛法遍在,一切現(xiàn)成。禪宗是把彼岸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合而為一,反對舍棄現(xiàn)實感性生活,反對扭曲自然人性去尋求超驗?!胺鸱ㄔ谑篱g,不離世間覺”(《壇經(jīng)》),是在現(xiàn)實的日常生活中體悟超越意義;“饑則吃飯,困則打眠,寒則向火,熱則乘涼”(《密庵語錄》),在坐臥行住的日常生活中體味禪悅;“青青翠竹,郁郁黃花”(《祖堂集》卷三),在自然天地的青山綠水中體察禪境,在大化運轉流動無常的生活中體驗禪道,從人生現(xiàn)實體驗精神的自由、生命的超越。
禪宗融于現(xiàn)實自然、體悟自由超越的思想,與社會工作致力于改善人與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這一理想價值追求是比較契合的。
二、內在尊嚴
禪宗強調佛從心生,自心就是佛,自心成就佛。禪修的目的、追求的境界都落實在自心上?!拔倚淖杂蟹?,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向何處求佛?”(《壇經(jīng)》)成佛并非另有佛身,眾生的自心、自性就是佛。眾生只要回歸本性、認識自我,當即成佛。佛并不是外在于眾生的具有無邊法力的神,佛就是本心、本性的覺悟者,是眾生內在本性、原始心靈的體現(xiàn)。
禪宗認為,佛性即為眾生本性,這是純樸、清凈、圓滿的內在本性,既非通過違背人性的超驗行為所獲取,也非經(jīng)由外在神靈所賦予,它是內涵于人身的本質性存在。所以,涅槃就在生命過程之中,超越就在現(xiàn)實生活之中,佛性就在心中,識得自我心性便成佛道,“世尊拈花,迦葉微笑”是會心的體悟。
我與宇宙同在,和諧共存,我心即為佛性,禪宗的這種精神,實際上超越了其他宗教中比較普遍的神靈崇拜,是對人的主體地位、人格尊嚴的肯定,這與社會工作價值觀中熱愛人類,服務人類,重視個人尊嚴和價值,接納、理解、包容等思想也有較多共通之處。
三、自由超越
社會工作旨在助人,幫助困境中的人們獲取社會福利,并助人自助,助其增強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環(huán)境,走向自我實現(xiàn)是理想目標。
禪宗的基本目的也為了解救人生苦難,使人寂靜超脫,從而獲得自由、解脫和超越。禪宗思想中,蘊含了一整套消除人們心靈深處的矛盾、緊張、不安、焦慮的方法。
人生的痛苦,其一源于人生短暫與宇宙永恒的矛盾。對此,禪宗是以“無生”的思想來泯滅生死界定,了脫生死大事,從而超越生死界限?!皫谆厣?,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自從頓悟了無生,于諸榮辱何憂喜?!保ā队兰巫C道歌》)
使人長久困惑不安的,還有個體認識實踐的有限性與宇宙空間無限性之間的矛盾。對此,禪宗是通過無限擴張個體心靈,來突破個體生命的局限性,從而消除有限與無限之間的矛盾。“心境明,鑒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永嘉證道歌》)。蘇軾亦云“靜能了群動,空故納萬境”,心境透徹明凈,即能洞悉宇宙萬物,有限與無限,在個體心靈中圓融無礙。
人們煩惱痛苦的根源,更常見于差別對立,如物我、有無、多寡、是非、善惡、苦樂、真妄等。對此,禪宗強調“本來無一物”(《壇經(jīng)》),本來無事,心境本寂,是為“無念”,意指不要迷惑于執(zhí)著種種差別的妄念,了悟一切皆空,萬物如夢幻,就能超越這些差別對立了。
可見,禪宗的超越精神可達幾個層次:
1.泯滅矛盾,使人排除煩惱,緩解痛苦;
2.擴張心靈,明徹心境,使人心平氣和,心態(tài)平衡,心緒穩(wěn)定;
3.不疏離現(xiàn)實,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實現(xiàn)涅槃理想,使人居安樂道,平淡知足;
4.對宇宙萬物感性直觀的體悟,使人自然愉悅,獲得審美體驗,提升生活意境;
5.超越主客、有限與無限、短暫與永恒的對立,使人生孤獨、短暫的痛苦悲嘆,轉而化為和諧、偉大、永恒的平靜,人的主體地位和人格尊嚴得到高度肯定;
6.強調人的內在本性與佛性的終極合一,只要體悟自然本性,我心即為佛性。
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年來,幾大門派盛極一時,卻先后隕落,而禪宗歷久不衰,這是有其深刻原因的。禪宗倡導的生活態(tài)度、修持方法,以及終極關懷和超越精神,對解脫人生痛苦、獲得心靈平靜具有不可否認的正面意義,因而在歷史上吸引了大批知識分子、失意士紳以及普通百姓,尤其受到一些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的推崇,成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影響深遠的重要元素。
當今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客觀上無法迅速消弭,不少人心態(tài)失衡,內心痛苦焦慮不安,因此助人發(fā)現(xiàn)自我、走出困境、適應環(huán)境的社會工作日益受到重視。如能汲取禪宗精神的合理內核,對社會工作本土化應有裨益。然而也應注意到,禪宗的精神超越,也包含了對現(xiàn)實物欲與生產(chǎn)的淡漠,這與社會工作的注重社會福利也有相悖之處。如果一味強調簡單滿足,停滯不前,亦不可取。社會工作價值觀中的自由超越,應更多體現(xiàn)為開拓進取、不懈探索,實現(xiàn)人生價值,推動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1] 方立天.禪宗精神——禪宗思想的核心、本質及特點.http://www.shaolin.org.cn/templates/T_newS_list/index.aspx?nodeid=149&page=ContentPage&contentid=8921&contentpagenum=1
[2] 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王斌.個案工作[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8
欄目分類
- 高?!?5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現(xiàn)狀及提升策略
- 提升高?;鶎涌蒲泄芾砣藛T能力的對策研究
- 數(shù)智時代高校時政熱點講解活動品牌創(chuàng)新路徑探析
- 恩格斯生態(tài)思想對我國鄉(xiāng)村生態(tài)振興的啟示
- 夯實基層衛(wèi)生醫(yī)療機構 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免費醫(yī)療體系
- 基于文化視角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內涵闡釋
- 人口負增長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yè)就業(yè)挑戰(zhàn)與對策研究 ——以張家口學院為例
- 探索新時代養(yǎng)老模式的現(xiàn)代化轉型之路
- 以“服務站”助力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
- 構建長城聚居圖景和文化敘事 ——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聚落景觀敘事性設計研究》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