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王在華”探源——《穆天子傳》中穆王東巡密縣考證

作者:李宗寅 劉慧霞 李亞旻 楊建敏來源:《黃河.黃土.黃種人》日期:2023-12-27人氣:892

新密(密縣),古代稱“華”,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西周穆王時期,周穆王東巡,曾數(shù)次到達密縣。當?shù)匾粋€叫“命”的諸侯為紀念此事,曾鑄造青銅器“簋”一件,作為寶器,流傳后世,后人為其取名“命簋”。命簋上鑄有27 字銘文,首句便是“王在華”,周穆王在華邑密縣巡視。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唐蘭先生在其出版的專著《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一書中對“華”作了解釋:“華,古代地名,在河南省密縣,西為嵩山,是夏族的舊居,所以華即是夏,中華民族起于此?!?/p>



筆者(李宗寅)發(fā)現(xiàn)有關命簋的記載,是一個偶然的過程。那是1989 年的冬天,筆者當時在北京參加全國文化館館長崗位培訓班。周末閑暇,在王府井大街北頭的古籍書店,筆者翻看唐蘭先生的《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一書時,密縣二字突然進入眼簾,一下子吸引了筆者的注意。一口氣看完才知道,周穆王到密縣原來如此之早、如此之長、如此之重要;密縣原來就是中華,就是民族之源。當時從書中得知命簋這件寶器已被美國掠走,不知所終。筆者準備購置這本書,看到定價為1500 余元,對筆者而言是天價,只得先抄下唐老師的結論語言。時間推到2000年后,當筆者準備出版自己的個人專著,要引用唐蘭先生的結論語言時,才發(fā)現(xiàn)當時未來得及抄寫頁碼、章節(jié)、版權頁等具體內容,又專程前往北京,可趕上拆遷,人去樓空,只得作罷。


2013 年夏天,在劉峰亭同志的幫助下,筆者在網(wǎng)上購得唐蘭先生的簡裝本《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一書,多年的心愿終于得償。到了這個時候,筆者才敢大膽地對命簋及其銘文進行研究、整理。命簋中周穆王東巡華邑密縣的一系列事情,都慢慢地浮出了水面。命簋的情況、背景、過程、目的、意義、價值,唐蘭先生所引出的“華”的來源,都被筆者所理解,明白了其由來。


西周穆王東巡一事,按西晉荀勖的說法,《春秋左氏傳》曰:“穆王欲肆其心,周行于天下,將皆使有車轍馬跡焉。”“王好巡守,得盜驪pagenumber_ebook=49,pagenumber_book=47耳之乘,造父為御,以觀四荒。北絕流沙,西登昆侖,見西王母,與太史公記同。汲郡收書不謹,多毀落殘缺,雖其言不典,皆是古書,頗可觀覽?!笔钦f周穆王是游手好閑的主兒,四方游覽。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


《周書·禮記·王制》曰:“天子五年一巡守,歲二月東巡守?!边@說明,周穆王東巡,是遵循王制,自春天二月開始,到冬天大寒結束,時間歷一年之久。穆王的甲辰年是公元前964 年,距今有2987 年,將近3000 年。他巡視密縣的地方,有先王之圣跡、有冶鐵之神山、有始祖之遺址、有祖先之故都。同時,他改革土地制度、撫部屬、抑強藩、拓經濟,又飲宴諸侯、理路置虞、平定叛亂、祭天狩獵、震懾四方、拜天祭祖、修訂歷法等,這些難道都是游手好閑嗎?實際上,這些都是穆王的一種治理手段和方法。他把辦公的地點搬到了各地的行宮,隨時指揮全國各地的官吏。洧上的行宮見許男;戲國的都城祭拜伏羲祖先;滎澤行宮避暑接見數(shù)字奇男、封虎牢關;暑期過后,又三宿雀梁(曲梁),一下曲洛,在黎丘祭拜黃帝,遺失靈鼓,黃帝顯靈;又下黃臺,宿于啟都;西行達于黃竹城;東下黃沙,宿于曲洛;日中大寒,北風雨雪,有凍人,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吉日丁亥,天子入于南鄭,結束了東巡的過程。這是《穆天子傳》卷五的全部,也是命簋上“王在華”的內容。


命簋上鑄有27 字銘文曰:“隹(唯)十又一月初吉,甲辰,王在華,王易(錫)命鹿,用乍(作)寶彝,命其pagenumber_ebook=50,pagenumber_book=48(以)多友毀(匓)飤?!币馑际钦f:這是十一月大吉,甲辰,王在華地。王賞給命鹿,用以作寶彝。命用這件寶器,盛放食物,祭奠祖先。據(jù)古籍記載,命簋是存世文物,唐宋時還在。清代時被美國掠走,現(xiàn)藏于芝加哥藝術學院藝術館。


命簋這件珍貴的青銅器,說明了兩個重要的史實:一是它從側面證實了西周早期的《穆天子傳》一書為真,失傳后到晉朝人不準(念復標)盜掘魏汲冢大墓(一說魏襄王墓,或魏安厘王冢)被發(fā)現(xiàn),得竹書數(shù)十車,西晉整理后有《竹書紀年》傳世,《穆天子傳》即其一部。許多人懷疑為假,命簋的發(fā)現(xiàn)才證實它是一部真實存在的典籍,而非杜撰。二是上古時代的密縣稱“華”,是“華邑”,中華民族發(fā)源的地方。這一點非同小可,一下子為中華和華夏找到了真實存在的依據(jù),為中華民族找到了源頭。《竹書紀年》《汲冢周書》《穆天子傳》,因盜掘所得,又在冢中燒毀作照明用,所以殘缺不全、首尾難連,為后人研究增加了困難。所以有人說這是小說、虛構的等等。命簋的發(fā)現(xiàn)則證明,此事是真實存在的;《穆天子傳》是一部很值得我們重視、深入研究的古籍,意義非凡。


公元前964 年,穆王的甲辰年,初冬十一月,東巡的后期,王賞給諸侯命鹿。鹿在當時是很珍貴的東西,命就用它的價值,來鑄造了一件青銅器簋,作為寶物,以為永久的紀念。從字面上理解,很快就完成了鑄造。這就說明,當時密縣(華邑)這個地方的工業(yè)(鑄造技術)是非常先進的。



《穆天子傳》一書因為墓中所遺下來的竹簡殘缺不全、散亂不整、首尾難連,讓人難以讀懂。我們對此書的研究也只有在讀懂了命簋的價值以后,才對書中關于穆王東巡的部分,也就是第五卷和第六卷,產生了興趣,這是其一。其二就是趙春青博士在新密新寨遺址建立工作站之初,就是憑《穆天子傳》中“登黃臺之丘,以觀夏后啟之所居”這句話而打開局面的。這也為我們深入了解夏代在“華邑”密縣的這一段歷史增強了信心。其三是在2018 年的10 月,對于《穆天子傳》研究頗深的溫玉成教授,在考察穆天子東巡新密的地望時,筆者有幸全程陪同,受益匪淺。溫教授走后,我們又用一年多的時間,對《穆天子傳》第五卷及第六卷的部分內容進行了全面的研究、消化和整理。


《穆天子傳》中,除了滎陽、管、祭、圃田之外,穆王東巡的大部分地域,幾乎都在“華”地密縣,所以青銅器簋的銘文之中,才會有“王在華”幾個字的出現(xiàn)。穆王在“華”邑密縣,達6 次之多。


第一次,在新鄭、密縣的洧上、洧淵的行宮,穆王接見許男。在此和祭父商議里圃田之路的事宜,并處理了歸畢之缶的一些政事。這第一次的時間,是初夏,而春天的二月,穆王就出發(fā)了,叫:“歲二月東巡守”?!赌绿熳觽鳌返谖寰砭硎组_篇,殘卷缺簡頗多,《晉書·束皙傳》載:“穆傳有見帝臺事,則此卷應為見帝臺?!毙〈ㄚV危骸熬砦?、六皆于篇首有十余簡之脫落,此殘篇中,處處皆有脫簡?!闭f明開篇就有很大的缺失。


第二次,穆王是初到圃田、管、祭,順便到華陽、西泰山,這里歸華邑密縣。在西泰山視察了“張黃?!保船F(xiàn)在新密、新鄭的黃水河源頭),鄭州到密縣的“古洛水”。又到“華陽”古城視察。南至于桑野食魚,北盡于經林煮藪。


第三次,穆王是從滎陽的“滎澤”,沿成周和后來鄭的邊界,進入滎陽的廟子,達于密縣的“神仙洞”,視察了“古緬”和“羲和”的煉丹處,以及銀汞峪的采礦遺址。又到西流湖“飲于流祁”。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也就是穆王在巡視途中,曾帶有許多的仙丹,贈給了沿途的國王、伯侯等,這里的神仙洞,就是丹黃,比何、古緬,是用銀汞煉丹的地方。著名考古學家荊三林教授對此有獨到的研究和考證。


第四次,穆王帶領六軍將士,到密縣的“戲都”“石棺峪”,伏羲后裔的都城“深貫”“羲”都,他們捉到了許多鹿和兩只老虎、9 匹狼,并在此宰殺、煮熟,在“深雚”“羲都”舉行了祭天大典,祭拜祖先伏羲。休息用飯之后,六軍將士由此北還。途中,猛將高奔戎活捉一只老虎,帶回滎澤,理路作臺,建范宮避暑,建虎牢關囚虎。又在避暑期間,收一數(shù)字奇人,為國所用。


第五次是夏日暑后,從新密的洛水(溱水)(黃雀溝水)東南下,至曲洛,三下雀梁(曲梁),達于交流寨“祝融之墟”,視察“黎丘”,遺失靈鼓,祭拜黃帝始祖。說明周人同樣是炎黃的子孫,伏羲、黃帝的傳人。


第六次時間最長,穆王幾乎巡了密縣全境。從登鴻臺之丘,入住啟都出發(fā),直到升于九何,南宿于丹黃,大寒后還于南鄭,結束了東巡的全程?!暗屈S臺(鴻臺)之丘,視察了啟都新寨遺址,宿于啟室。”太史公的《史記》中,曾記有“鴻臺之宮,桑林之苑,王不復有焉”(張儀說韓王句)。鴻臺之宮,是指韓國的宮殿遺址,豪華無比,是當時的名勝;桑林之苑,是指劉寨、大隗、曲梁、來集等地,數(shù)十萬畝的桑杈苑林,是農業(yè)的根本,也是十分壯麗的名勝。黃臺之丘,現(xiàn)在的新密新寨遺址,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趙春青博士帶領的考古工作隊已在這里發(fā)掘20 多年,初步考定,這里是夏的早期都城,出土有大量的夏初文物。二里頭的大部分展品,都出土于新寨。第二天,穆王帶六軍將士,向西進發(fā),到達黃竹城,也就是現(xiàn)在的黃寨遺址(溫玉成教授考證說是帝嚳的都城黃竹)。在此休整兩天,后又向西進軍,達于平澤(現(xiàn)在的平陌鎮(zhèn),過去的平澤大湖)在平澤水邊,舉行了六軍將士的演習,又舉行了祭天大典。在黃竹城天子作黃竹三章,對百姓大雪中的困苦表達哀嘆之情。在平澤舉行軍事演習,好像是與此地流放的閹人后裔有關。


休整之后,穆王帶領六軍將士折向西北察看了養(yǎng)錢池冶鐵遺址,繼而向北,視察補國城(顓頊的初封之地)、窮石城(青石河、玄囂、少昊之都,也是后來后羿的窮桑城),這才結束了對“華邑”的視察,班師回西鄭古都了。


這后一階段的幾個地方,在密縣的早期歷史中有著比較重要的地位。首先是黃竹城,很可能是帝嚳的都城,也有可能是采邑之都。帝嚳和顓頊的兒子祝融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矛盾和糾紛。后來的祝融八子拓邊,就是一種有意而為之的處理。《清華簡》中:“季連(祝融的孫子)降于騩山……處于方山”,在大隗一帶生活、成長。


第二個地方是補國城遺址,是顓頊的采邑之都,顓頊稱帝前食采的都城,賤位于濮陽,在位70 余年。顓頊帝是黃帝之孫,昌意之子。而帝嚳則是玄囂之孫,二者隔代相傳。所以,顓頊的兒子祝融在黃帝的中心古城寨定都,勢力漸長,被帝嚳茦分為八姓拓邊,分到四面八方。因而《清華簡》中才有季連的“降于騩山……處于方山”的哀嘆!


第三個地方,就是窮石,又叫窮桑城,是玄囂(少昊)建都的地方。又是后來太康失國、后羿亂夏、寒浞殺羿、澆誅寒浞、澆丟腦袋的有窮之墟。屈原的《離騷》,首句就講:“昔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敝v到洛神宓妃時,“夕歸次于窮石兮,朝濯發(fā)乎洧盤。”宓妃就是伏羲的女兒,宓字就是密縣的代稱。窮石就是窮桑城,洧盤就是洧水河岸的磐石。后來描寫的內容,就是后羿亂夏40 年的故事。窮桑城與青石河、馬鞍河古文化遺址同屬于仰韶時期大型文化遺址。


有窮之墟、祝融八子拓邊,后羿亂夏40 年,以及華在新密的歷史,把古籍的研究和文物考古發(fā)掘結合起來,夏初的歷史也就明晰了!



前面是第五卷的內容,而在第六卷的開篇,加了莫須有的幾句話前后不連,疑似幾片殘簡,放在這里。之虛,皇帝之閭,乃□先王九觀,以詔后世(此復是登名山有所銘勒封建也。殘缺字多不可推考耳)。實際上是一種搪塞語言,無法解釋。但是,細究起來,這里還是很有意義的。之墟,黃帝之閭,乃□先王九觀,以昭后世。這里與第五卷的整體內容(王在華)華邑密縣結合在一起,才容易理解。之墟就是:這里是古圣先賢的老地方,如太昊之墟?;实壑偅皇菃沃富噬?,而是三皇和五帝的合稱;閭就是家,古代25 家為一閭,合起來就是:這里是三皇五帝的老家。乃□,這里缺一個字,有賦予、建造的意思;先王九觀,先王就是古代圣賢的帝王,他們的9 所祠廟,敬祀先王的地方;以昭后世,用以昭顯先王的功德。合起來就是:這里是古圣先賢的老家,建有9 座古代帝王的祀廟,讓我們永遠牢記,彰顯他們的功德。這9 個先王指:人皇伏羲、地皇炎帝神農、軒轅黃帝、少昊玄囂帝、顓頊高陽帝、帝嚳髙辛帝、帝堯陶唐帝、帝舜有虞帝、大禹帝。這9 個先王,都是出生在密縣,就像《清華簡》說的一樣,季連降于騩山,處于方山。都是伏羲、炎黃的直系子孫。伏羲山上有三皇廟,西山是盤古廟,在鞏義境。鐘溝有伏羲女媧廟;小頂山有炎帝神農廟;古城寨有黃帝軒轅廟;有窮城有少昊玄囂廟;補國城有顓頊廟;黃竹城有帝嚳高辛廟;堯山因為是生堯的地方,有堯廟;曲嘴因為是生舜的地方,有虞舜廟;來集如堂廟,就是大禹廟。這9 處祀廟,就是“先王九觀”;因為古城寨,祝融之墟,各地火神廟很多,此地不是先王,不能入先王之列。


通過“皇帝之閭”“先王九觀”,我們知道新密這個地方,在伏羲女媧時期,在大方山,也就是伏羲山區(qū),因為山頂平衍,適宜人類采集、狩獵、農桑、捕撈,繁衍了早期的人類社會,因而才有伏羲女媧大方山之山上的方國。有別于嵩山的外方山,其余的地方還在沼澤之中。后來,陸地逐漸地升出水面,才有了后來的補國、羲、戲國、弭國、宓、密國等向山下發(fā)展的小國,炎帝、黃帝,以及五帝到禹,都在密縣這個地方誕生了,季連也就降于騩山……處于方山了。難道這不就是中華民族誕生的地方嗎?它不就應該叫“華”嗎?


周穆王在“華邑”密縣視察的十一月,陪同穆王視察的當?shù)刂T侯叫“命”的,利用穆王的賞賜,在當?shù)罔T造了青銅器簋,以作永久的紀念,后人取名“命簋”。因為古城寨曾經出土過許多陶范,懷疑這里是青銅制作地點。命簋銘文記載了西周穆王之世,到華邑密縣視察的來龍去脈,留下了命簋這件寶物,說明了中華民族的緣起。



命簋的發(fā)現(xiàn),在清末和民國初年,曾引起了當時學術界的震動和關注。但是隨著疑古風的興起,逐漸被學術界遺忘。


20 世紀80 年代中期,唐蘭先生的兒子唐復年先生把唐蘭先生的遺稿《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一書出版發(fā)行。命簋鐘鼎原文,也沒有引起學術界廣泛的關注,靜靜地躺在那書堆之中。


唐蘭先生的結論:“華,古代地名,在河南省密縣,西為嵩山,是夏族的舊居,所以華即是夏,中華民族起于此?!笨梢哉f是石破天驚。因為伏羲的關系、因為黃帝的關系、因為五帝初都的關系、因為青銅器《命簋》的關系、因為“清華簡”的關系,西周穆王時期,走遍天下的穆天子,曾帶領六師之眾,七萃之師,數(shù)次巡視了“華邑”各地,密縣的東、南、西、北,“王在華”、命簋的面世,又從側面證實了《穆天子傳》一書存在的真實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們的研究報告還未及結項,從課題立項的“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田成方教授的修改意見中得知,近幾年興起的“清華簡”“楚居”研究中,首句便是楚人先祖季連:“降于騩山……處于方山”,一般認為,“騩山”在今新密大隗鎮(zhèn)。如此重要的信息,在我們的報告中卻沒有反映。這一信息又是和“命簋”一樣,石破天驚,令人振奮。說實在的,我們的小組,本來不是專業(yè)的團隊,對這一信息相當滯后。得到消息之后,我們立即對《清華簡》中關于新密(密縣)的大騩山,也就是大隗鎮(zhèn)地區(qū)的內容,進行了學習和消化。


著名考古學家李學勤教授在《談祝融八姓》一文中說:“近幾年楚文化研究的開展,楚人的起源問題,重新受到學術界的注意。楚帛書中‘祝融’一名的發(fā)現(xiàn),為探討這一問題,提出了重要線索?!薄皧u姓的主要國是鄶,字或作檜,在今河南省密縣東北五十里?!薄蹲髠鳌ふ压吣辍分需魃髟啤班崬樽H谥妗?,很可能是祝融八姓的中心?!皺u國在《禹貢》豫州外方之北,滎波之南,居溱洧之間。祝融氏名黎,其后八姓,唯妘姓鄶者處其地焉?!?/p>


田成方教授也在評論中說:“新密地區(qū)是上古時期一些國族的活動地區(qū),這些國族在新密地區(qū)的活動時間、居處地望及一些遷徙情況,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前幾年公布的《清華簡》《楚居》,首句便講到楚人先祖季連‘降于騩山……處于方山’,一般認為騩山在今新密大隗鎮(zhèn),證明傳世典籍中關于祝融八姓,曾在這一地區(qū)繁衍生息的記載,是言之有證的?!?/p>


另外,李玉潔、徐少華、鄭杰祥等專家、學者、教授,都有相同的論述,不復贅述。這些都對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補充。


以上這些都是從國外傳回來的證據(jù),諸如命簋、《清華簡》,等等。我們回頭再來看一下,國內的歷史典籍中,還是有明白清晰的證據(jù)可查、可考的。屈原的《離騷》,開篇即講:“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彼堑垲呿湹暮蟠?,祝融八姓的子孫,和清華簡中季連的描述一模一樣,都是降于騩山,處于方山的祝融八姓。都是被帝嚳命令配往四面八方,開拓疆土的后代。比如:北部是長曰昆吾;南有楚的小兒季連、行六;東是三子彭祖、大彭之國;西北是次之參胡,在韓墟;五曰宴安,山東的曹、莒、邾等國是其后;豕韋是彭組之分,在東南方向;老四為鄶人,在密縣老家,守護舊墟,就是現(xiàn)在的新密古城寨。祝融八姓的分別和走向,密縣舊志,都交代得明明白白。


另外,《離騷》對于宓妃和后羿代夏的描述,也是很清楚的。宓妃:“夕歸次于窮石兮,朝濯發(fā)乎洧盤?!蓖砩显诟F石城休息呀,早上在洧水河邊的石頭上洗頭。窮石和洧盤都是新密相距很近的古城遺跡和河流。文中對于早期的夏代,人物如:后羿、寒浞、澆;還有窮石、洧水、洧盤等地名的描寫,和新密的古代人物、河流、地貌、傳說,以及史籍的描繪,是那么的如出一轍。夏代早期,啟都新寨以后,太康都于窮石,后因到圃田之澤藪狩獵,三月忘返,被后羿阻于洛水之東,難以還家,歸于太康,留太康地名和《五子之歌》。這里的洛水,是指新密袁莊東洛泉之水,北入滎澤,走東南黃雀溝入雀梁(曲梁)進洧水。太康失國后,后羿及寒浞、澆,亂夏40 年后才有少康復國,遷往斟鄩的夏中期情況出現(xiàn)。這些新密夏早期前的古代歷史,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波瀾壯闊、興旺發(fā)達的“華”的寫照,為華夏之源!


本文來源:《黃河.黃土.黃種人》http://m.k2057.cn/w/xf/26540.html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