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略論漢語中法語借詞的文化特性及漢譯

作者:王南穎來源:《文學(xué)教育》日期:2017-08-09人氣:2940

一種語言除了依靠本身的構(gòu)詞機制和詞義演變來豐富詞匯,還需要向其它語言借用詞語[1]80。借詞又稱外來詞,也就是一國語言里所揉合的外來語成份。借詞的出現(xiàn)和使用反映了民族間的社會和文化交流,從語言的側(cè)面體現(xiàn)了社會文化交融的歷史。中國自有史以來,所接觸的民族很多,在古代有印度、伊朗、波斯、暹羅、西藏、匈奴、突厥、高麗和日本等亞洲國家,近代有歐美各國,而現(xiàn)代更在各方面與世界上的主流強國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交融共存態(tài)勢。這些民族的語言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漢語,都或多或少地在漢語中留下了一些借詞。當然,中國,特別是歷史上的中國,作為亞洲文化的中心,它的語言也廣泛地影響了一些國家的語言,成為某些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語言中借詞的主要來源。可見文化的交流是豐富語言的一個重要途徑。

本文主要探討漢語中法語借詞的一些文化特性以及它們的漢譯,從語言的側(cè)面對中法文化的交流作一些觀察。

 

一. 漢語中法語借詞的概況

漢語中的法語借詞不多,被人們熟悉和常用的約三十來個,例如洛可可(Rococo)、蒙太奇(montage)、芭蕾舞(ballet)、CD(Chiritant Dior)、貝雷帽(béret)、香檳酒(champagne)、葛朗臺(Grandet)、沙文主義(chauvinisme)、滑鐵盧(Waterloo)等。這些詞匯集中在藝術(shù)、文學(xué)、社會及法國領(lǐng)先工業(yè)等方面,可以說代表了法國的國粹。

從數(shù)量上說,法語顯然不是漢語中借詞的主要來源,和漢語中使用最廣泛的英語借詞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中法兩國盡管各自是東西方的文化大國,但由于在地理位置上相距較遠,兩國之間的交流起步較晚,是由十七世紀路易十四時期造訪康熙皇帝宮廷的耶穌會傳教士揭開序幕的[2]。但他們的活動局限于上層社會和知識分子階層。中國向法國的靠攏始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目的是向法國學(xué)習(xí)社會革命的經(jīng)驗。自1965年中法建交之后,兩國的文化交流得到促進。總的來說,中法之間比較深入的交流大約只有一百多年。

其二,法語和漢語分屬兩個不同的語系,前者屬于印歐語系,后者屬于漢藏語系,擁有完全不同的語言生成機制,相互借用詞匯不是很容易。也就是說,不管是漢語借用法語還是法語借用漢語,這些借詞在借用它們的語言中都是沒有理據(jù)的,那么就不容易記憶和理解,當然也就影響到其使用和融入。

但是,盡管漢語中的法語借詞不多,語義場也比較狹窄,它們的作用卻是不可替代的,不少法語借詞在漢語中的使用相當普遍,例如“葛朗臺(Grandet)”、“阿巴貢(Harpagon)”幾乎成為吝嗇鬼的代名詞,而“滑鐵盧(Waterloo)”則成為眾所周知的慘敗的同義詞。這類借詞因其精當?shù)恼Z義和異域色彩甚至被某些特定的使用者所偏愛。

二. 漢語中法語借詞的文化特性

作為文化交流的證據(jù),漢語中的法語借詞具有以下顯著的文化特性:

2.1 補充性

外來的詞匯之所以能成為一種語言中的借詞,最主要的原因是填補空白,豐富該種語言的詞匯資源。例如,漢語在法語中的借詞有chine(中國瓷器)、litchi(荔枝)、thé(茶)、Confucius(孔夫子)、yin(陰)、yang (陽)、kung-fu(功夫)等,這些都是法國文化中原來所不具備的東西,只能借用中文詞匯來表示。法語在漢語中的借詞也同樣具有補充性,如洛可可(Rococo)、蒙太奇(montage)、布爾喬亞(bourgeois)、咖啡館(café)、干邑(cognac)、聯(lián)頌(liaison)等,這些法語詞匯的到來填補了中文詞匯在相關(guān)藝術(shù)、政治、社會及學(xué)術(shù)等方面的空白。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補充性也可被視為獨特性,為借出詞匯的那種語言所獨有,因此而成為其他語言的外來詞。

2.2 時代性

語言是人類社會文化發(fā)展的忠實反映,打著時代的烙印,語言中的借詞也必須符合這個規(guī)律。不再能反映社會文化現(xiàn)狀的語詞會逐漸被遺忘、淘汰,成為昨日黃花。例如,糧票、“四害”、大哥大、天之驕子(指擴招以前的大學(xué)生)等漢語詞匯越來越不被人們提起,因為使它們得以產(chǎn)生的時代已成為過去。由于使用越來越少,這些詞匯就算不會很快消失,也將不再是活的語言。漢語中曾經(jīng)的某些法語借詞同樣如此,如古跌打(coup d’ état,即政變)、德律風(fēng)(téléphone,即電話)、普羅列塔利亞(prolétariat,即無產(chǎn)階級)等,以上幾個詞匯出現(xiàn)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左右,如果不經(jīng)解釋,現(xiàn)在是沒有多少人能明白它們的意義的,更遑論使用了??梢姡词故墙柙~,也具有顯著的時代特征。

2.3 適應(yīng)性

    那些沒有被淘汰的,使用比較穩(wěn)定的,甚至具有全民性的借詞,便真正成為借用它的語言的一部分。例如,現(xiàn)在當人們提起芭蕾舞(ballet)、香檳酒(champagne)、大國沙文主義(chauvinisme)時,有可能意識不到它們是外來語,就象人們提起獅子(借自波斯語)、葡萄(借自伊朗語)、祖母綠(借自阿拉伯語)[3]22會以為它們是中文詞匯一樣。這些借詞由于在使用中具有全民性、穩(wěn)定性,而且使用的歷史比較長,較好地融入了借用它們的語言,可以說相當本土化了。換言之,借詞之所以能成為真正的借詞,必須具有適應(yīng)性。

三. 漢語中法語借詞的漢譯方法

外來詞要在另一種語言中生存,必須通過翻譯。結(jié)合漢語中法語借詞的文化特性,這些借詞的翻譯方法可以有以下幾種:

3.1 移譯

移譯系指把源語全部或部分原封不動地移到譯語中[4]。法語借詞在漢語中采取移譯的有CD(Christian Dior牌香水)、TEF(法語水平考試)、XO(特陳白蘭地)等。能過采取移譯的一般都是縮略詞,便于譯語讀者記憶。需要注意的是它們必須具有很強的獨特性,也就是說,基本上是借出詞匯的語言所代表的文化中的國粹,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以上幾個借詞都說明了這個問題。

3.2 音譯

音譯是用譯語表示源語詞匯的讀音,是借詞翻譯比較常見的方法。上文分析過,借詞之所以能成為借詞,是因為具有補充性,即借用它的那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中是空缺的。既然空缺,那么譯語中肯定沒有相應(yīng)的詞匯,只能通過音譯。例如葛朗臺(Grandet)、馬爹利(Martel)、吐司(toast)、巴松(basson)等。除純音譯的外,較常見的漢譯方法是利用漢字的表意特征,在音譯后加上類屬詞,使詞匯能馬上被理解。例如咖啡館(café)、喬其紗(georgette)、香檳酒(champagne)、芭蕾舞(Ballet)、波爾多葡萄酒(bordeaux)等,在音譯后分別加上了館、沙、酒、舞、葡萄酒等類屬詞后,可以使人馬上明白它們的性質(zhì),再結(jié)合音譯,還可使人了解到這是舶來品。通過音譯的借詞要生存下去,在技術(shù)上必須滿足的客觀條件是不能詰屈聱牙,讀之必須上口。例如家樂福(Carrfour),在音譯時由于采取的是諧音雙關(guān),投合中國人的傳統(tǒng)價值觀,很快便朗朗上口,在客觀上為其商業(yè)推廣助了不小的一臂之力。此外雪鐵龍(Citroen)的音譯也算傳神,因此在中國成為家喻戶曉的外國汽車品牌。

3.3 意譯

    盡管大部分借詞的引入是依靠音譯,但從翻譯釋義的原則來說,如果能將源語詞匯的意義用譯語中對應(yīng)的詞匯表達出來,更利于其文化信息的傳遞,以及開闊譯語讀者在文化上的視野。就象英語將紙老虎譯為paper tiger,一國兩制譯為one country with two system一樣,傳神而具有濃厚的文化特征。漢語中的法語借詞也是同樣。上文提到的被淘汰的法語借詞“古跌打”、“德律風(fēng)”、“普羅列塔利亞”之所以被淘汰,蓋因為它們的音譯不是很成功,而采用意譯的方法分別譯成“政變”、“電話”、“無產(chǎn)階級”以后,這些詞匯的生命力大大強化,成為漢語中的常用詞,人們甚至意識不到它們是外來詞。

3.4 變譯

    變譯作為一種翻譯方法,至今在業(yè)界還是廣受爭議的,但事實上它的使用卻隨處可見,不可否認[5]5。漢語中法語借詞采用變譯法的雖然不多,但也體現(xiàn)了這種翻譯方法強大的生命力。明顯的例子是雷米.馬丹(Remy Martin)公司生產(chǎn)的法國白蘭地,它在中國市場的廣受追捧不能忽略對其商標的譯介:人頭馬,而提到它真正的品牌雷米.馬丹卻鮮有人知。另一個例子是對toast的翻譯,一般音譯為吐司,粵語地區(qū)音譯為多士,有趣的是粵語地區(qū)的人們通常在“多士”二字前再加上“西”字,表示這是來自法蘭西的多士,在粵語地區(qū)廣泛使用。既然翻譯的功能不僅是轉(zhuǎn)換語言,更應(yīng)傳遞文化,促成認知,從這個角度來說,變譯是一種靈活的,意義重大的翻譯方法,且已受到事實的驗證。

四. 結(jié)語

借詞的出現(xiàn)是文化交流在語言上的體現(xiàn),今天,隨著世界各國在經(jīng)濟和文化方面的進一步深度交融以及通訊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借詞將會出現(xiàn)在各民族的語言中。中國作為一個崛起中的發(fā)展中國家,這種現(xiàn)象似乎更為突出。據(jù)統(tǒng)計,目前出現(xiàn)在漢語中的英語借詞數(shù)量大大超過了通過漢語本身的構(gòu)詞機制產(chǎn)生的新詞,這從語言的側(cè)面說明了世界經(jīng)濟和文化強國對中國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通過分析漢語中法語借詞的文化特性以及使它們在漢語中得以生成和發(fā)展的翻譯方法,我們可以觀察到中法文化交流的一些軌跡,發(fā)現(xiàn)一些局限,這對促使我們思考如何進一步加強中法之間的文化交流具有積極的作用。


本文來源:《文學(xué)教育》:http://m.k2057.cn/w/wy/63.html

網(wǎng)絡(luò)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zé)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quán)、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quán)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guān)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guān)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