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廣播新聞采編技巧研究——新聞論文
一、新聞廣播采編工作
新聞廣播采編就是對社會中各種現(xiàn)象進行采集和編輯的工作過程。新聞采編工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涉及到多個方面具有一定系統(tǒng)性的工作流程,其中出了包括對新聞的采集、處理、編輯和發(fā)表,同時還包括對公眾負責、為公眾服務以、接受社會及公眾反饋等諸多方面,其流程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新聞采編工作者對有價值的新聞進行編輯和整理,將新聞事件真實、完整的呈現(xiàn)出來。這種復雜的工作流程使新聞工作者必須具有更加全面的技能才能勝任新聞采編工作。新聞采編工作的工作強度高、難度大,并且隨著新聞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對新聞質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這也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更強的工作能力,合理運用工作技巧,才能夠保質保量的完成新聞采編工作。
二、廣播電臺在新聞采編中存在的問題
(一) 新聞“三貼近”落實不到位
自黨的十六大召開后,黨和政府高度關注新聞媒體工作,要求新聞要盡量做到的“三個貼近”,即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廣播電臺是黨和政府與群眾之間進行交流的橋梁,黨和政府可以通過廣播電臺來了解百姓聲音,使抽象的民生問題具體化,從而有效的制定方針政策來加以解決。然而,目前我國廣播電臺“三個貼近”還沒有貫徹落實到位,這不僅與我國當前媒體的大環(huán)境密切相關,與新聞工作者的采編能力和水平也有很大的關系。
(二) 廣播電臺缺乏高素質的新聞采編人員
新聞采編人員在新聞媒體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新聞媒體的中堅力量,對廣播電臺的發(fā)展至關重要。但是,廣播電臺由于受到財力方面的限制,與傳統(tǒng)的網(wǎng)媒、紙媒和電視媒體都存在差距,廣播電臺人才緊缺現(xiàn)象較為嚴重,這些都對廣播電臺這種傳播媒介的發(fā)展產(chǎn)生較大阻力。
(三) 廣播電臺重視經(jīng)濟收益的現(xiàn)象比較突出
社會的發(fā)展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人們也對經(jīng)濟給予了更高的關注度。無論是那種傳播媒介,財力都是其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圍繞經(jīng)濟來推進廣播媒體的發(fā)展,是眾多廣播媒體圍繞的中心,這也使廣播媒體追求經(jīng)濟效益的趨勢愈加明顯,由此而導致廣播媒體為了提高經(jīng)濟效益而忽視新聞欄目的質量,這使廣播電臺的發(fā)展存在諸多詬病,如果不加以控制,會導致廣播電臺在各種傳播媒介中的作用逐漸被弱化,不利于廣播電臺的良性發(fā)展。
三、新形勢下新聞廣播中采編技巧研究
(一) 開門見山,標題具有吸引力
多數(shù)新聞廣播都比較短小,因而為了增強聽眾對新聞所產(chǎn)生的印象,吸引聽眾的視線,在標題設置方面要開門見山,避免繁冗啰嗦,要在第一時間使聽眾了解新聞廣播的內容,不能新聞播送了很長時間,聽眾還沒有了解新聞的核心內容,這種新聞是比較失敗的。因此,廣播電臺從事新聞采編的工作者一定要在標題上進行精巧構思,力求開門見山,在聽眾頭腦只給你瞬間留下較強的印象,依此來吸引更多的讀者進行收聽。
(二) 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善于發(fā)現(xiàn)潛在信息
多數(shù)聽眾對于表面的新聞并不會非常關心,只是“一聽一過”,而廣播需要給聽眾帶來更具深度的信息。作為新聞采編工作者,必須要善于捕捉和挖掘新聞的深度,并對某些人們關心的重點事件進行跟蹤播報,對隱藏在新聞背后的內容進行更加深入的剖析。比如對人物進行專訪,人物的生平事跡、性格愛好等都是表面現(xiàn)象,要在進行專訪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受訪人,對其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進行揣摩與分析,進而選擇針對性更強的問題來進行提問,使受訪者能夠將更有價值的新聞透露出來,進而使新聞廣播的質量得到提升。
(三) 保持時效性,緊跟時代發(fā)展潮流
新聞是基于公眾所形成的新鮮事件,并且新聞作為社會發(fā)展的產(chǎn)物,不同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對新聞內容所關注的重點也存在差異。社會在進步,作為新聞采編工作者必須要圍繞新聞這個核心的內容,與時俱進,跟緊時代潮流,確保新聞的時效性,為公眾提供更加周到的新聞服務。這就要求新聞采編工作者必須注重日常新聞信息的收集,具有新聞敏感性,對公眾關注的新近內容進行報道,而不是過度報道過時的話題,這與新聞的本義相悖。
(四) 組建高效采編團隊,緊密合作
新聞采編工作并不是一個人的工作,需要團隊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與合作來完成,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采編工作。在進行采編的過程中,一個新聞工作者的力量畢竟有限,對于重大新聞要集合團隊的力量來確保新聞能夠順利采編和發(fā)表。此外,作為廣播電臺這種特殊的傳播媒介,還需要音響師、攝像師等工作人員相互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將新聞更為全面的展現(xiàn)在公眾面前,使廣播新聞的具有更高的價值。
(五) 果斷決絕,切忌優(yōu)柔寡斷
新聞廣播是會受到社會條件、自然條件、人為因素的影響與制約,但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新聞也才具有其價值,如果脫離社會和公眾而存在的新聞是毫無價值而言的。所以,新聞采編工作者要以更加客觀的視角將新聞內容真實的表達出來,避免優(yōu)柔寡斷,對一些對新聞真實性產(chǎn)生負面影響的因素形成抵制,斬釘截鐵、當機立斷,時刻具備敏銳的新聞嗅覺與洞察力,將新聞中有價值的線索挖掘出來,這樣才能夠使新聞廣播的受眾人數(shù)更多。
(六) 培養(yǎng)靈活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
多數(shù)新聞事件都是不可預見的,對于這些新聞若要進行準確判斷必須具備應對突發(fā)新聞事件的能力,盡管這會使新聞工作的難度有所增加,不過這種新聞往往也是更加具有新聞價值的,要善于選擇新聞角度,從差異化的視角來對待全新的新聞事件,這樣才會在眾多同類報道中脫穎而出,進而將新聞播報的質量提升上來。
四、新聞采編技巧的實踐建議
(一) 設計靈活的新聞采訪方式,提高新聞采訪效率
對于新聞工作者而言,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就是采訪,這也是后續(xù)采編工作最為基礎的依據(jù)。首先,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要逐層深入,對受訪人進行提問要切中要害,不過言辭要恰當,并且根據(jù)采訪的主題來設置問題,根據(jù)主題構建情境,并且對受訪者可以加以誘導與深入,遵循對方談話的線索來完成;其次,在采訪的過程中要注重細節(jié)方面的問題,要對受訪者的表情變化進行觀察,捕捉受訪者的心理,從而發(fā)現(xiàn)與采訪內容相關的深層次線索,以增加新聞的深度與感染力。在進行新聞采訪時,記者要力求做到全面而周到,并且結合實際情況來對受訪者有針對性的制定采訪的策略,這也要求新聞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就要加強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將其應用到采訪中;最后,要以事實說話,不能為了博得眼球而夸大事實,做到求是、務實,將宏觀與圍觀、個性與共性等特點緊密聯(lián)系起來,控制與把握采訪的節(jié)奏,使人們實現(xiàn)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進而將新聞事實呈現(xiàn)在公眾面前。
(二) 堅持“為民服務”的宗旨,注重民生新聞的報道
我國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黨和政府從始至終都非常關注民生問題,這也使各種媒體對民生類新聞的報道力度較強。廣播電臺這種傳統(tǒng)的媒體形式,更應該以民生新聞作為切入點,更大的發(fā)揮出黨和政府與公眾進行溝通的紐帶作用,并且有較強的責任感與服務精神,認真貫徹黨和政府的各項章程與方針,突出“為人民服務”的主旨,并將其貫徹與融入到新聞采訪中,拉近政府與公眾之間的距離,公眾也能夠以廣播電臺為媒介來吐露心聲,將廣播電臺所能夠發(fā)揮的作用展現(xiàn)出來。
(三) 采編時找準切入點,組織好報道形式
對于廣播電臺這種傳統(tǒng)新聞媒介,針對新聞采編必須要一針見血的找到公眾所關心的問題,并準確的切入進來,從公眾的角度出發(fā)來替公眾想辦法解決問題??梢姡侣劜删幦藛T必須擁有極強的調查與分析能力,善于捕捉公眾所關心的問題,用公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新聞播送出來。這也要求新聞采編人員必須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要對問題的選擇與切入要合理,用簡潔明快的語言以公眾最關心的話題為核心進行播報,而不是照本宣科、連篇累牘,要用公眾最容易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語言對黨政方針進行解讀,將其紐帶作用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出來。
參考文獻:
1. 焦昕.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的技巧與策略研究[J].科技傳播,2014(12)
2. 陳臻.淺談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技巧及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4(10)
3. 孫曉紅.新形勢下廣播節(jié)目中采編技巧[J].科技傳播,2013(08)
欄目分類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