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新媒體時代“微課”教材的創(chuàng)新與編輯

作者:呂春紅來源:《現代企業(yè)教育》日期:2015-01-26人氣:1930

一、“微課”熱在新媒體時代已成為趨勢

所謂“微課” “Micro Course”(微課程)、“Mini Course”(迷你課程)是以高效課堂為目的,以視頻為主要載體,按照教學目標要求,記錄學生與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難點、重點、疑點)或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學活動過程。我認為,微課是建立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基礎上的教育教學模式與方法的變革。微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翻轉課堂,翻轉課堂的本意是“FlippedClass Model”,通常被稱為“反轉式課堂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老師講課,布置作業(yè),學生課余時間做練習,先教學,后學習鞏固。在“翻轉式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預先完成知識的學習,隨之,課堂變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發(fā)散思維、小組活動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隨著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普及,使“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變得可行、新鮮而現實。學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隨意使用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不再單純地依賴授課老師去教授知識。而學生本人、課堂和教師的角色則發(fā)生了許多變化。教師更多的責任是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微課其實是在學生有一定程度預習基礎上,把課堂上時間分解成一個有一個較短時間段,從而進行的教與學環(huán)節(jié)的組合。

2000年,美國MaureenLage, Glenn Platt and Michael Treglia在論文 "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中介紹了他們在美國邁阿密大學教授“經濟學入門”時采用“翻轉教學”的模式,以及取得的成績。2000年,J.Wesley Baker在第11屆大學教學國際會議上發(fā)表了論文"Theclassroom flip: using web course management tools to become the guide by theside"。 “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具有了初步形態(tài)。

網絡上炙手可熱的美國可汗學院課程,其實就是一小段、一小段的“小”課程,講授知識點是其核心、關鍵。自此開始,把供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師授課的“微視頻”稱為“微課程”。這也許就是微課的起點。

1、 微課符合學習主動性的要求

心理學、傳播學等研究顯示,一個普通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時間在10分鐘左右。因此可以說,微課的發(fā)展與推廣具有一定科學性,符合學習規(guī)律,適應現代人時間碎片化、心里穩(wěn)定性較差的客觀實際。網絡資料顯示:在各地教師培訓微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普遍反映,微課程的時間一般不建議超過6分鐘,超過6分鐘后,人們觀看視頻就感覺有些冗長,注意力集中度就會下降,影響效果。

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學習過程由兩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是所謂“信息傳遞”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吸收內化”階段。而 “吸收內化”階段往往是難點、重點,學生會感到困難,有挫敗感,從而,喪失學習的動機和成就感。微課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重構?!靶畔鬟f”已不是重點, “吸收內化”是課堂上互動完成,成為課堂中心,并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重構,促進了學生吸收內化的有效性,主動性,落實了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

2、 微課符合新技術發(fā)展的趨勢

學生學習中對新技術、新媒體十分有興趣,而新技術的發(fā)展也為教與學的高效性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在網絡web2.0時代,隨著通迅技術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眾多社會性工具軟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廣泛應用,微課有了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

例如:研究發(fā)現,美國薩爾曼·汗的教學視頻就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在視頻中唯一能夠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斷地書寫一些數學的符號,并緩慢地填滿整個屏幕。配合書寫進行講解的畫外音, 這種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講臺上為你講課,而像我們同坐在一起,共同學習,一同把內容寫在一張紙上。 從2012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翻轉課堂和可汗學院的傳播,這種錄制教師上課的“微視頻”和“學生課前自主預習、課中教師輔導疑難”教學組織流程相結合的“微課程”逐漸開始在國內流行。

在校園里,學生利用自己的電腦和手機通過無線上網。移動、聯(lián)通、電信、WIFI無處不在,方便至極。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使用自己的手機等裝備(或者其他的設備,如iPad、三星平板電腦、MP4播放器等)學習原來在課堂上由教師講授傳遞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將上課講授的關鍵內容(教材的重點\難點\易錯點)制作成微視頻讓學生自主學習,上課則幫助學生解決不懂的問題,師生互動討論,或者給予學生個性化的輔導,這種近乎理想化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激發(fā)了追求教育改革的人們的濃厚興趣。

3、 微課認同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

微課本身就是基于不同學習者對不同學習內容、不同學習時間、不同學習地點、不同學習成本、不同學習方法的碎片化需求。所以,微課認同學習者對知識的管理,我認為其實更是一種學習者自我需求管理。他們拷貝微課內容后,具有了選擇的權利,讓學生覺得自己需要、喜歡的內容,就可以反復學習,不需要、不喜歡就不看,基本掌握就行。對學習者個性化的尊重是教育理念進步的體現。即使在課堂上,微格式教學也為學習者注意力、精力分配提供了個性化選擇后,知識損失最小化的可能。

二、微課教材在課程體系建設中十分重要

通過對微課的研究,微課具有以下特點:第一是“微課”的時長一般不超過10分鐘,教學時間較短。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播放時間較短,這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第二,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其教學內容較少。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突出,內容更加精簡;第三,微課資料格式須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如rm,wmv,flv等)從大小上來說,“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資源容量較小。第四,微課的微型化、碎片化。

面對微課的特點,教材顯得尤為重要。教材包括學生用書、教師用書、練習冊、活動冊、及配套資料、電子版、在線式教材等等。而微課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微課要配套相關預習、復習、鞏固的教學、學習材料,其教材必須具有明確的資源性、針對性、開放性、評價性。 同時,教材的貫通化、系列化顯得尤為重要。無論是出版社、出版公司都要考慮:微課程將會向著系列化發(fā)展,與之配套的教材應朝著貫通化、系列化方面發(fā)展。

三、微課教材的編輯技術需要創(chuàng)新

1、微課教材的編寫與編輯應具有開放性

微課教材都應具有電子版和紙質版教材,電子版教材和紙質教材之間,不是排斥的關系,而是互補的關系,各有各的用處。它們結合在一起,我認為才是一個全方位的,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個性化的教材。前面講到,微課是基于不同學習者對不同學習內容、不同學習時間、不同學習地點、不同學習成本、不同學習方法的碎片化需求,是以對知識點吸收內化為重點,以學習者為主體的變革,所以。學生參與、教與學互動理應成為微課教材開放性的重要標示。微課教材一定要有學習者參與,站在學習者的主體角度,體現體驗式特點,同時具有驗證性功能,如:在教學內容前面列出推薦書目、主要內容提要,在教學內容后面,要有學習任務單、學習能力測評單、知識能力發(fā)展案例及展望等。華東交通大學理學院教師涂曉斌講授的“畫法幾何與機械制圖緒論”,將平時學生提出的不理解的問題、難點記錄下來,用出色的畫面組合、生動的表現形式得到廣大學生好評,一舉獲得全國高校微課大賽一等獎。

2、教材的編輯要善于利用新技術

微課的教學技術運用決定了微課教材編輯要善于利用新技術。編輯技術人員只有熟練掌握微課教學軟件技術,準確理解微課本質,才能做好微課教材的編輯工作。

微課大致劃分為11類,分別為講授類、問答類、啟發(fā)類、討論類、演示類、練習類、實驗類、表演類、自主學習類、合作學習類、探究學習。課堂教學使用的技術包括:

使用錄制屏幕工具

如:Camtasia Studio工具軟件。該軟件錄制后自動生成視頻格式,還能對錄制內容進行字幕添加。

使用PPT自帶功能進行清晰畫面的錄制。如何添置手寫板。如何熟練使用iPad相關軟件,如:educreations或showme或是explaineverything。甚至包括:一些基于安卓系統(tǒng)的手機軟件的運用。

這些新技術在教學上的運用,意味著對教材編輯工作新技術的要求。如何排版、如何配套電子版教材、如何方便相關資料的查閱等等。這些都建立在編輯人員對新技術的理解與掌握基礎上。

四、 教材編輯的“慕課形態(tài)”

最初的微課只是作為一種多媒體教學手段被大家認識,隨著全球范圍的慕課大潮,使得微課的發(fā)展遇到嶄新契機。所謂“慕課”(MOOC),MOOC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fā)模式,它發(fā)端于過去的那種發(fā)布資源、學習管理系統(tǒng)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tǒng)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綜合起來的舊的課程開發(fā)模式 。通俗地說,慕課是大規(guī)模的網絡開放課程,它是為了增強知識傳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協(xié)作精神的個人組織發(fā)布的、散布于互聯(lián)網上的開放課程。

“M”代表Massive(大規(guī)模),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學習在網上完成,第四個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課程的意思。

面對慕課這一 “印刷術發(fā)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微課教材必須具有電子版、在線的開放性,這就是我所說的“慕課形態(tài)”。

如何使教材具有慕課形態(tài)?首先教材是基于同一課程體系下的資源組合。教材編輯要對課程體系較為清楚,對體系中的前因后果、知識的關聯(lián)有認識。電子版教材編輯過程中對關聯(lián)知識點加以鏈接,是使用者十分方便的在線獲得相關資料,甚至是相關課程、教材。第二,教材編輯在組稿過程中,充分利用慕課在線平臺優(yōu)勢,大量組織教師、學生參與編寫、體驗、驗證、修改、評價微課教材,確保教材內容知識前沿、表現形式喜聞樂見。第三,教材編輯要充分利用新技術,多形式展現教材的適應性。教材編輯要了解學生所處學校的資源情況,利用新技術開發(fā)適合多平臺的微課教材,使其從分具有慕課形態(tài)。例如:教材版本要與手機、平板電腦、臺式機等終端適應,開發(fā)APP等等。學生在線使用教材過程中,能隨時提交作業(yè),隨時將問題提出,引發(fā)討論,教師可以根據在線情況(時長、作業(yè)內容、討論參與度等)給出建議和成績。這樣,微課教材就具有了慕課形態(tài),當然,對教材編寫者、編輯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

微課作為一種教育手段,與課程改革密切結合,符合現代社會學習碎片化的需求,所以對微課教材的研發(fā)與編輯也應順大勢而為,技術是基礎,理念是驅動力。在微課教材編輯過程中,對微課本質的認識,對編輯新技術的掌握,開放的編輯理念都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井淑川, 孫淑艷.網絡教學資源制作方法初探[J].天津電大學報, 2012,(4).

[2] 金利.云計算在教育信息化中的應用與思考[J].電子制作, 2013,(12).

[3]陳海林,李海霞,王慶柱.  高校教師要重視網絡教學資源建設[J]. 中國遠程教育. 2006,(07).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