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社科論文 > 正文

縣級融媒體內容生產精品意識培育與精品創(chuàng)作探究

作者:肖逸仙來源:肖逸仙日期:2024-08-14人氣:701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h級融媒體中心經過5年多的建設,已經從“建成”轉向高質量發(fā)展的“建好”,媒體傳播力和影響力大幅上升,媒體融合取得顯著成效。在信息多元、受眾多元、傳播方式多元的互聯(lián)網新時代,“內容為王”依然在輿論場占據(jù)主導地位,可是思想深刻、見解獨到、能為受眾提供獨特價值的新聞精品卻百里挑一。實踐證明,做強內容,打造精品,仍然是媒體最美的底色,也是提升媒體“四力”的核心力量。 

當前縣級融媒體內容生產現(xiàn)狀

內容是媒體之本。在媒體深度融合的今天,如何順應時代需求,在傳播過程中輸出優(yōu)質內容,是縣級融媒體中心一直探索與實踐的課題。但在實際運營中,受體制機制、人員素質、平臺技術、運營管理等因素制約,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內容生產上還存在結構單一、視角狹小、模式固化、平臺個性化服務缺失等問題。1.內容結構單一。大多數(shù)縣級融媒體中心傳播內容主要集中在本地會議報道、領導活動,而與受眾直接關聯(lián)、參與互動的內容嚴重不足,沒有很好地將自己身處基層一線的優(yōu)勢轉化為融媒產品的生產優(yōu)勢,創(chuàng)作具有地域特色的產品內容,或是對本地特色的文化、風俗、資源等挖掘不足不深,導致信息傳播力下降、吸引力較弱,報道形式單一。在節(jié)目編排上,也沒有對內容進行重新開發(fā)和有效利用,重領導職務的高低,輕內容信息價值的大小,從而也給受眾造成媒體傳播內容單一的印象。

2.報道視角狹小。在區(qū)域、資源、技術、信息等因素的影響下,縣級融媒體報道的題材范圍小、數(shù)量少、方向單一,內容生產中很容易就會議報道會議,就現(xiàn)象報道現(xiàn)象。有些會議新聞和領導調研報道,受眾難以理解重點,吃透關鍵點,受眾只能接受一些淺表性的信息,浮于會議或活動表面同時,由于縣級融媒體對報道本土化內容的缺乏,導致其擁有的地緣、文化、信息、效果優(yōu)勢發(fā)揮不明顯,加上新聞采編人員的新聞敏銳性不夠、視野不開闊、工作接觸面較窄、被動式采編等因素,也造成了采寫的稿件立意不高、深度不夠、角度不新。

3.呈現(xiàn)形式模式化。一方面,部分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編輯記者在內容生產中習慣傳統(tǒng)做法,對全媒體時代表達方式“可視化”、受眾閱讀“沉浸式”認識不足或運用不好,導致生產的內容受眾不愛看,從而降低媒體的傳播力。比如,時政新聞形式化、程序化報道,缺乏吸引力;社會新聞服務面小,缺乏參與感;民生報道貼近民生不緊,缺乏互動性。另一方面,在媒體融合發(fā)展中,許多媒體人陷入重形式輕內容、重視頻輕文字、重新潮輕傳統(tǒng)的誤區(qū)。實際上,形式和內容在新聞報道中,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視頻和文字,他們都是一種信息符號,具有同樣的傳播效果,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守正與創(chuàng)新更是辯證統(tǒng)一,不可分割。

4.個性化服務缺失??h級融媒體基本上都建有自己的“兩微一端一抖”等傳播平臺,有的還入駐了央媒和社會第三方平臺。多元的平臺矩陣對內容生產也提出了個性化要求,但是許多縣級融媒體中心只重平臺搭建,而輕內容管理,導致所屬平臺的傳播內容幾乎“雷同”,沒有傳播體現(xiàn)地域特色的報道內容,更沒有針對不同的平臺渠道、不同的受眾群體去“量身裁衣”,有針對性的提供信息服務,而是簡單的將采集的信息復制粘貼,這樣千人一面的內容,肯定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長久以往就會“掉粉”,也會被受眾“拉黑”“刪除”。

內容生產精品意識培育的基本路徑

精品意識包括精準的選題意識和精彩的表達意識。大數(shù)據(jù)時代,媒體傳播的內容唯有精品才能引起讀者的關注,才能與讀者產生共鳴,才能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h級融媒體中心要不斷培育采編人員的精品意識,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努力創(chuàng)作出更多群眾愛看、愛讀、愛聽的精品力作。1.內容真實,生產有思想的作品。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也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要求。新聞報道就是要依據(jù)新近發(fā)生的事實,原原本本按照事物本來的面貌去客觀把握和反映事物。中央電視臺記者5次往返“懸崖村”,與村民同吃同住近一個月,最終完成《懸崖村扶貧日記》,用精準的數(shù)據(jù)、生動的對話、客觀的故事情節(jié),真實紀錄懸崖村脫貧致富的歷程。融媒體采編人員在進行內容生產時,必須忠于事實,不能憑空想象,添油加醋,更不能虛構或制造新聞,必須用最新鮮、最重要、最有特點的事實向受眾傳遞信息。思想是新聞的靈魂,有思想是新聞精品的特質。融媒體作品要有思想性,首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時代畫像,為人民立言,傾聽人民呼聲,突出時代主題;其次要聚焦群眾期盼,回應群眾關切,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最后要客觀公正,不主觀臆斷、不以偏概全,用事實說話。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同樣也牽動著江西贛州寧都縣固厚鄉(xiāng)脫貧戶周金生的心,他拿出自己養(yǎng)殖肉牛盈利的一萬元捐給當?shù)卣?,用于疫情防控。當?shù)厝诿襟w記者獲知信息后,第一時間前往采訪報道,采制的短視頻《國家有困難 我要幫一幫》,用真實的故事,真摯的情感,短短兩天時間就突破100萬的閱讀量,成為當?shù)氐谝粋€破百萬的短視頻。

2.作風務實,生產有溫度的作品??h級融媒體中心的新聞工作者身處基層第一線、新聞最前沿,與群眾有著天然的地緣優(yōu)勢,更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站穩(wěn)群眾立場,積極宣傳引導群眾,真實反映群眾心聲,熱情回應群眾關切,始終與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站在一起。一件有溫度的作品,既是采編人員對細節(jié)的發(fā)現(xiàn)和展示,也是采編人員來自于對民聲、民意的真實表達,更是采編人員自己“動真情”。“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范長江通過10個月的時間,艱苦跋涉6000多公里,通過深入細致的采訪,寫出了《中國的西北角》這一新聞精品;穆青六訪蘭考、八下扶溝、四赴寧陵、八下輝縣、兩上紅旗渠,與新華社同事共同采寫了《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等新聞名篇。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要切實轉變作風,將“不到現(xiàn)場不寫稿”當作行動準則,深入調查研究,直赴新聞一線,扎根基層一線,與群眾打成一片,真實表達民聲、民意、民情,挖掘新聞背后的故事,做到筆下有情,觸動人心,這樣才能創(chuàng)作出“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有心靈震撼和情感共鳴的新聞精品。

3.文風樸實,生產有品質的作品。一件有品質的作品,體現(xiàn)在其主觀屬性、內在特性、思想品性等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根據(jù)事實來描述事實”,這就要求采編人員要有樸實的文風。新聞報道如果都是空話套話,華而不實,不僅會招來群眾的抵觸,也會讓自己逐漸沒有“市場”??梢?,新聞文風就是一名新聞工作者的作風。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弘揚樸實文風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聞思想,踐行“四力”的需要,也是創(chuàng)作新聞精品,生產有品質作品的關鍵。練就樸實文風,生產有品質的作品,首先要堅持短、實、新,每個新聞工作者都要在內容創(chuàng)作中寫短文、說實話、有新意,其次要在發(fā)現(xiàn)、挖掘、展現(xiàn)新聞事實上比別人挖掘更深,然后是采編人員在采訪活動中對新聞事件采訪的深度和思考的深度。新聞作品,有深度方能“有品質”,有深度是“有品質”的題中應有之義。作品的深度,有賴于記者的采訪深度和思考深度。榮獲第28屆中國新聞獎特別獎的深度報道《中國反貧困斗爭的偉大決戰(zhàn)》,記者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先后到14個特困連片區(qū)采訪,真正體現(xiàn)了腳底板下出新聞和好新聞是跑出來的。圍繞脫貧攻堅,整篇稿件全景式描述了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反貧困斗爭的偉大決戰(zhàn),謳歌了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全面勝利,創(chuàng)造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稿件主題重大、立意高遠、文風撲實,抓住時代特色,聚焦偉大工程,充分體現(xiàn)了新聞工作者思考的深度、創(chuàng)作的精度。

縣級融媒體內容生產創(chuàng)作精品的主要方法

在報紙求深、網站求全、移動端求快、全媒體求融的傳播體系中,獨家新聞越來越稀缺,各個媒體同臺競技、同題競技,精品創(chuàng)作越來越被媒體和媒體人重視,也成為媒體和媒體人的價值追求。受資源、平臺、技術、人才等因素制約的縣級融媒體要不要生產精品,怎樣創(chuàng)作精品,值得基層媒體人思考與探討。事實證明,只要采編人員以工匠精神,下繡花功夫,縣級融媒體創(chuàng)作精品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創(chuàng)作精品,著眼要高。在媒體深度融合的今天,新聞工作者在內容生產中要始終與黨和人民同呼吸、與時代共進步,用手中的筆、話筒和鏡頭,記錄偉大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要從高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事關群眾衣食住行醫(yī)學養(yǎng),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上敢說話、真說話、說真話,確保新聞作品不失真、不失語、不失品、不失位。新聞作品的基本規(guī)律是用事實說話,但是讓事實“說”什么,告訴受眾什么,這是十分有講究的。江西寧都縣城北社區(qū)孝老食堂推出對特殊困難老人提供免費送餐服務,獲取這一新聞線索后,當?shù)厝诿襟w中心記者連續(xù)三天選擇飯點到社區(qū)蹲點采訪,先后走訪了社區(qū)10多位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獲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精心制作推出了融媒報道產品。其中,撰寫的一篇700字的新聞特寫《一串溫暖的鑰匙》在《贛南日報》刊發(fā),引起社會共鳴,后又被《人民日報》《新華社》《學習強國》《江西日報》等主流媒體跟蹤關注。這一新聞事實是社區(qū)的一些老人自愿將家里的備用鑰匙存放在社區(qū),社區(qū)組織愛心志愿者通知這些鑰匙為轄區(qū)的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等特殊困難群體送餐的愛心故事。類似這樣的好人好事可能全國各地隨處一抓都有一大把,但是記者著眼高、挖掘深,用事實告訴受眾,老人為什么要把鑰匙寄存在社區(qū)、社區(qū)又如何管理這些鑰匙、社區(qū)能給這些老人提供什么服務。作品找準小切口、聚集大民生,展示了在老齡社會背景下,新時代社區(qū)工作者通過服務特殊老年人的創(chuàng)新與務實舉措,探究創(chuàng)新社會基層治理和社區(qū)服務新模式,也彰顯了社區(qū)工作者的為民情懷,可以說既有高度也接地氣。事實證明,在內容生產中,采編人員只有立意高遠、視野開闊才能捕獲到社會熱點、焦點和難點,創(chuàng)作出緊扣時代發(fā)展脈搏的新聞精品。

創(chuàng)作精品,取材要精。“選材要嚴,開掘要深,不可將一點瑣屑的沒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創(chuàng)作豐富自樂?!濒斞赶壬鷮ξ膶W創(chuàng)作的思考與新聞寫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內容生產中,對題材的選擇一定要精挑細選、反復比較,把內容豐富、事例典型、矛盾曲折的素材挖掘出來。原則上,選題新聞點在哪里,選材方向就在哪里,采編人員要善于從紛繁復雜、快速變動的信息中抓住最要害、最關鍵的本質信息,生產創(chuàng)作成新聞作品。當然,在取材上,選什么、不選什么,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的是新聞采編人員的思想。第32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作品《我長大后也要當一名英雄》,所選的素材故事性強,人物形象鮮明,讀起來就讓人愛不釋手,能在有限的時長內,盡最大可能擴展信息量,成功之處就在于有效地使用了“消息取材貴于精”的寫作方法,沒有給人留下“米不夠水來湊”“撿到籃子都是菜的”感覺,而且所挖掘的信息均為第一手信息,沒有道聽途說,有些信息還是從權威渠道、權威人士處獲取,確保了信息的可靠性??梢?,沒有深入地采訪和精心選材是不行的,沒有強烈的精品意識也是不行的。在內容生產中還要善于用小事故講述大情懷,用小切口講好大道理,既要“大處著眼”,生產的內容符合中央精神和新聞傳播規(guī)律,又要“小處著手”,聚焦當?shù)厝罕姡⒆惚镜貙嶋H,發(fā)揮貼近群眾的優(yōu)勢,創(chuàng)造富有本土色彩的精品力作。另外,采編人員還要有深厚的人民情懷,深深地扎根在基層一線,只有這樣,才能最深切地感知群眾的喜怒哀樂,創(chuàng)作出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優(yōu)秀作品,提升縣級融媒體“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

創(chuàng)作精品,手法要活。在內容生產中,讓創(chuàng)作手法活起來,就要注重現(xiàn)場、細節(jié)、信息量這三大要素。1.現(xiàn)場感要強?,F(xiàn)場感的存在迎合了受眾求真求新的心理,通過現(xiàn)場描寫,可以走進受眾的心靈,使其接受到更多更新更準的信息。融媒報道作品更有營造現(xiàn)場的優(yōu)勢,可以綜合運用視頻、音頻、文字等表現(xiàn)手法,充分攪動受眾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細胞,用視聽兼?zhèn)?、可感可觸的畫面讓受眾有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感受。同時,也要注重發(fā)揮現(xiàn)場同期聲的作用,這不僅可以增強新聞的現(xiàn)場感,也能滿足受眾求真求實的心理需求。但也要注意聲畫同步和語言的風格,盡量采用直述式的語言,少用概念化、公式化、專業(yè)化的語言和術語。

2.細節(jié)決定成敗。細節(jié)是金,它是構成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特征的最小組成單位,是新聞的“血肉”,往往一個細節(jié)勝過一大堆道理。武松打虎的故事令小孩百聽不厭,就因為故事有細節(jié),情節(jié)強調趣味性、人情化和矛盾沖突,以至于引人入勝。采編人員除了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雙眼外,還要采訪深入,只有深入采訪才能掌握第一手資料,才能對事件和人物有全面的了解,這樣提煉出的主題才有思想有靈魂,展示的細節(jié)才最精彩、有生命、受歡迎。

3.信息量要足夠大。一件作品如果傳遞的信息量不夠大不夠多,那么作品就容易“缺斤少兩”“偷工減料”。一件新聞作品傳遞給受眾的,其實是一個信息場,構成這個“場”的是不同層次、不同要素的信息個體。融媒作品在這個信息場上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向受眾傳遞音、視、字等多種元素,傳播的元素多了,蘊含的信息量就自然多了起來。一方面,采編人員要用新聞的時效性、真實性標準來選擇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采編人員要沉在一線、深入事件,挖掘出足夠多的信息,同時面對眾多的信息,也要去偽存真,選主放次,突出主體信息,濃縮次要信息,以提高信息傳播的實用價值。 

結語

  當下,雖然傳播技術日新月異,受眾需求也多樣化,但內容生產卻是媒體的第一競爭力,也是媒體生存發(fā)展的根本,直接影響到媒體“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目標的實現(xiàn)。新時代,縣級融媒體和媒體人只有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培育并樹牢精品意識,解放思想、銳意創(chuàng)新,立足本土、結合實際創(chuàng)作出更多符合時代精神,吻合群眾需求的精品佳作,才能有效提升縣級融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文章來源:  《聲屏世界》   http://m.k2057.cn/w/xf/24481.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