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等學校智慧校園建設問題研究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高等教育信息化技術已經完全更新了高校的教育方式,高校“智慧校園”逐漸取代了“數字校園”,高校智慧校園作為新生事物一經出現馬上得到了各高校的普遍認可和接受,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同樣深受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教育部發(f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為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指明了發(fā)展方向,為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提出了明確的建設模式。高等學校的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智慧校園建設工作,智慧校園建設的力度在高等學校各項工作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智慧校園建設有利于高校教學科研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智慧校園建設有利于高校師生的學習、生活,智慧校園建設有利于高校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高校黨委必須高度重視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切實不斷提高智慧校園文化建設質量和水平,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學科研工作質量。
一、高等學校智慧校園的涵義、重要意義
1.智慧校園是運用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進一步改變高校校園的物質交互和教育教學方式,把高校現有的教學、科研和管理等各級各類業(yè)務系統(tǒng)進一步整合,進一步提高應用交互的明確性、靈活性,構建起來一個包括教育教學、科學研究、行政管理、校園生活為一體的智能化與智慧化教學、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智慧校園是在數字化校園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達到了智慧層次,具有分析、判斷和預測未來的能力,智慧校園的產生依賴于IT技術、DT技術和數字校園這個大數據為前提,從大數據到大知識,從依賴網絡智能與人機一體混合智能,智慧的表現為對知識的理性運用和預見性的解決問題,智慧校園是數字校園的充分發(fā)展和進一步提升,更是數字校園發(fā)展的更高一級形態(tài)。
2.高等學校智慧校園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高等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高等學校成為科學技術水平比較集中的區(qū)域,高校智慧校園逐步深入學校各項工作領域,并逐漸體現其智能化優(yōu)勢,為高校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等各方面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的工作模式,并逐漸為全國各地高校所接受,各高校積極加快智慧校園建設進度,為廣大師生提供及時、高效、準確的校園信息化服務,實現高校各類資源的充分整合和配置進一步優(yōu)化,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學科研水平和質量,有利于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培養(yǎng)人才質量。
二、高等學校智慧校園的基本技術概述
1.大數據,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高等學校大數據得到了迅猛發(fā)展,大數據指的是各類系統(tǒng)和設備生成的大量半結構和非結構化的各種數據的總和。大數據具有規(guī)模大、流轉快、類型多樣和價值密度低的基本特征,在高校智慧校園當中,通過進一步沉淀的海量的各種數據挖掘、篩選出有用的數據信息,經過建模分析,為高校領導層的調查研究和集體決策提供最具說服力的科學根據。
2.云計算,云計算作為智慧校園的基本技術之一,既是智慧校園提供了動態(tài)配置資源,也是智慧校園的高度可擴展基礎設施,云計算的動態(tài)分配、部署分布式、虛擬化的存儲和計算資源,會依據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做出不同的計算、存儲和平臺服務,云計算可以把IT基礎設施通過互聯網提供各種服務,云計算的特點包括:超大規(guī)模、高可擴展性、虛擬化按照需求服務等等。
3.物聯網,物聯網是通過信息傳感器、全球定位、視頻識別、紅外感應等技術對物品和物品流通過程的智能感知、全方位識別和完全管理。在高校智慧校園運行進程中,通過物聯網可以實現對高校校園的各種硬件試驗儀器設施、電力資源使用、實驗室使用等情況做到動態(tài)化掌握和管理,在智慧校園比較發(fā)達的高校已經初步實現教學科研、校園生活(食堂就餐、學生寢室管理、門禁管理等)智能化。
(四)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是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的充分結合,具體包括4G、5G、高校校園WIFI等聯網技術,在高校移動互聯網無處不在的大背景下,網絡技術惠及高校師生,教師的教學科研離不開智慧校園的快速建設和發(fā)展,大學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更是離不開智慧校園,高校師生通過移動互聯網開展教學,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全國高校通過網絡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師生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接入網絡,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收到了非常滿意的成果。
三、高等學校智慧校園建設存在的幾個問題
1.部分高校領導忽視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力度。由于高校領導思想認識落后,缺乏現代高等教育管理理念,造成了某些高校領導在指導思想方面不重視智慧校園建設,我國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明顯滯后于西方發(fā)達國家,缺少專門的智慧校園機構和專業(yè)管理人員,缺少專項資金預算和投入,高?;ヂ摼W硬件投入落后,更談不上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校園移動互聯網的建設進程,高校缺少智慧校園建設總體設計和遠景規(guī)劃。
2.部分高校的智慧校園建設明顯落后于時代步伐。國內很多高校在智慧校園建設工作方面名不副實,喊聲很高,缺少深入細致的工作力度,我國大多是高校校園信息化建設尚有欠賬,校園信息化硬件設施不配套,老舊落后,缺少常態(tài)化、制度化,單靠學校自籌資金遠遠不能滿足信息化建設的需要,缺少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缺少校企合作,信息化建設經費捉襟見肘,更談不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的資金來源。
3.部分高校的智慧校園建設缺少完善的制度激勵機制。很多高校的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老大難工作,高校領導沒有把智慧校園建設作為常規(guī)工作抓緊抓好,缺少必要的充分的調查研究,很多學校領導甚至不知所云,不知道智慧校園到底是什么;有的高校領導知道智慧校園是什么,也明白智慧校園建設的好處多多,但是智慧校園建設畢竟看不到立竿見影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所以很多高校在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缺少激勵機制和完備的政策措施。
4.部分高校的智慧校園建設水平亟需提高。很多高校的智慧校園建設還處于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上,很多高校缺少智慧校園的培訓機制措施,高校師生應用智慧校園的能力和水平不高,亟需高校領導的充分重視,全校師生智慧校園應用能力缺少進一步的培訓和提高,高校師生缺少智慧校園安全管理教育意識,極少數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數據被網絡黑客攻擊和竊取現象屢見不鮮,高校師生網絡安全意識淡化,師生運用智慧校園應用能力和水平還很低。
四、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解決方案。
1.高校黨委必須高度重視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力度。高校領導必須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更新及觀念,充分把握現代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充分認識加強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意義,抓奸抓好以人民為中心的高等教育事業(yè),從組織機構方面建立健全智慧校園的機構設置和專業(yè)管理人員配備,選用精兵良將,充實到智慧校園建設隊伍;進一步強化智慧校園建設資金預算和投入力度,并做好政府工作,說服當地政府加強智慧校園資金投入力度,并進一步展開校企合作,拉入社會資金投入,進一步強化智慧校園建設資金渠道。
2.高校黨委必須深入開展智慧校園建設制度化、規(guī)范化和常態(tài)化。高校領導必須走出去,到智慧校園發(fā)達的國內外高校學習經驗,探索一條先進的、務實的、高效的方法和措施進一步保證智慧校園建設工作,深入學習和了解智慧校園建設的重大意義,從制度方面保證智慧校園建設進程,并把智慧校園建設作為重點工作抓好落實,保證智慧校園建設的規(guī)范化和常態(tài)化,進一步設計好智慧校園的遠景規(guī)劃,讓全校師生充分享受和使用智慧校園,為高校的教學科研工作提供技術保障和智力支持。
3.高校黨委必須建立健全智慧校園建設制度激勵機制。高校領導必須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智慧校園建設的總體設計,進一步培養(yǎng)和選聘智慧校園的專業(yè)隊伍建設,用高薪招聘高層次人才進一步充實智慧校園建設隊伍,采取事業(yè)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方法廣招天下賢才能人,并且深入了解和把握建設隊伍存在的各種困難,采取切實可行的辦法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各種困難,充分調動他們的各種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
4.高校黨委必須進一步普及智慧校園建設應用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高校必須加強智慧校園建設隊伍自身業(yè)務素質的提高,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智力水平;進一步加強全校師生對于智慧校園應用能力和水平的普及與提高,保證高校師生熟練生活在智慧校園之中;加強師生智慧校園安全教育,加強互聯網安全,尤其要保證高校國家級實驗室數據的安全。
5.高校必須加強智慧校園的總體架構設計。智慧校園必須以云服務作為技術支持,構建起包括精品化課程為主體、采用網絡技術的專業(yè)教育平臺,并且使其具有規(guī)范化、開放性和共享性為主要特點;建立起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智能化管理平臺;建立起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校內生活服務平臺。智慧校園的總體架構設計必須遵守以下原則:先進性與成熟性、開放性與標準化、可靠性與穩(wěn)定性、可擴展性與易升級性、安全性與保密性、可管理性與可維護性、實用性與可行性。智慧校園建設包括以下重點內容:校園標準規(guī)范化建設、網絡基礎平臺建設、物聯網建設和信息化應用,這些內容基本囊括了智慧校園建設的所有系統(tǒng)平臺,校園標準規(guī)范化建設為智慧校園建設提供了保障,網絡基礎平臺建設為智慧校園建設提供了網絡,物聯網建設為智慧校園建設得到了感知和數據信息,信息化應用為全校師生提供了數據共享以及信息服務。
總之,高校黨委必須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講話精神,組織全體師生員工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加強高校智慧校園建設力度,努力提高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質量,確保高校教學科研各項工作的有效運行和開展,進一步保證高等學校樹德立人目標的充分實現,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yǎng)更多更好的專業(yè)人才。
本文來源:《魅力中國》:http://m.k2057.cn/w/wy/25805.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