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淺談中德非語言行為的文化差異

作者:許多來源:《文學教育》日期:2017-02-23人氣:5164

一、前言

非語言行為是相對于語言行為的一個概念,指的是在一定交際環(huán)境中除語言因素以外,對輸出者或接受者含有信息價值的其他因素,這些因素既可人為地生成,也可由環(huán)境造就。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加深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全球化,中國和德國的交流越來越多,本文試從跨文化交際中的非語言行為角度,分析中德文化交際中的問題、原因及對策,以實現(xiàn)兩國在政治、經(jīng)濟、民間等交往上增強跨文化交際的有效性。

    二、中德跨文化交際中非語言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

由于語言的使用規(guī)則不同,常常在跨文化交際中無意識地使用一種語言的標準規(guī)范來解釋描述另一種語言,導致交際的預期目標大打折扣。此時,在直接交際活動中利用好副語言、身勢語言、身體距離等非語言行為就顯得非常重要,具有重復、否定、替代、強調、調節(jié)的功能。接下來本文將根據(jù)非語言行為的四個表現(xiàn)類型來列舉其在中德非語言行為上的文化差異。

首先是副語言的差異,指的是交際中的音量、音速與音調等能夠表達交際者思想感情和態(tài)度的起語段(suprasegmentals),還可以指用嘆息、咳嗽、呻吟來傳遞某種信息的類語言行為。中國人在談話中停頓被視為深思熟慮的表現(xiàn),而德國人則對此深感別扭,說話很少停頓,通常會對中國人在交談中的沉默、微笑、點頭視為不重視。

其次是身勢語的差異。指的是交際者過程中全身或部分身體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動作,這些身勢語在交際過程中具有說明、情感表露、象征、適應性以及調節(jié)等功能。在德國同性之間手挽著手常被視為同性戀,而中國女性朋友之間常常手挽手走在一起以示她們之間關系親昵;德國人談話時非常注重目光接觸以示坦率、自信和誠懇,中國人在談話中則習慣于盡可能短地與說話對象進行目光接觸以示尊重。

第三是體距上的差異。指的是在交際中的人際空間各方的身體距離。人們交談時對體距好態(tài)度和雙方關系的疏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同的文化特征所決定的,在體距交往的性別、年齡、關系、文化四個因素中,文化因素和關系因素影響最大。中國人談話時習慣接觸談話的另一方,德國人談話時會保證自己的安全距離以示禮貌。中國人與德國人進行交談時會習慣性地跟進對方,導致談話會產(chǎn)生空間移動距離加大的結果,形成尷尬的局面。

    三、中德跨文化交際中非語言行為的文化差異原因初探

中德非語言行為的不同反映的是兩國文化上的深層差異,仔細剖析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中德民族不同的思維定式造成的不同的非語言行為。德國人的思維方式具有嚴謹性,善于思辨;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具有明顯的儒家思想中的現(xiàn)實性,重視直觀的洞察、識別和判斷。在非語言行為上的表現(xiàn)即是兩國在時間的觀念上的不同,德國人非常守時而且一般得在一周前預約,中國人在時間觀念上就不及德國人這么嚴格,相對來說較為隨意。

其次是中國人強調天人合一,人情味濃厚?!叭撕汀奔慈穗H關系是最關鍵的一條,由此出現(xiàn)同性之間手拉手的情況就不足為怪。反之,德國人把個人感情和工作關系分得很開,喜歡和朋友保持一定的距離,處事的重心在于就事論事,這常被國人理解為他們顯得冷漠和不近人情,這是造成交際障礙的第二個原因。

最后,應該是中德兩國對于空間的重視程度不同造成的非語言行為文化差異。德國人視自己的空間為自我的延續(xù),他們會利用一切方式來維護自己的私人空間,而中國人則喜歡分享自己的私人空間拉近彼此的距離來顯示雙方的關系接近。

   四、如何應對中德跨文化交際中非語言行為的文化差異

第一,是應該把中德跨文化交際建立在互相了解雙方文化差異的基礎上,培養(yǎng)一種“跨文化交際意識”,了解中德雙方的文化及非語言行為的差異,提高對這些差異的敏感性,并嘗試接受對方的文化特征,入鄉(xiāng)隨俗互相尊重。

第二,是正確運用適當?shù)慕浑H策略,如德國人應該了解和學會中國人的含蓄性格特點和待人接物的方式,中國人也應學習和適應德國人的直接和有一定距離的交際方式。雙方共同回避那些差異較大的地方,并作出相應的調整,將非語言行為交際控制在雙方均可接受的范圍內。

五、小結

   在跨文化交際情境下,非語言行為在中德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顯而易見,只有清楚地找到中德文化在非語言行為上的具體差異,并分析出存在這些差異的原因,才能讓彼此了解交際對方的行為習慣,進而消除文化沖突和文化休克,增加彼此差異的敏感度,巧妙利用非語言行為差異創(chuàng)造交流優(yōu)勢,對中德深入交流起到推動作用。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m.k2057.cn/w/wy/63.html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