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香包的古稱——蹴兒辨析

作者:禹琳 要學(xué)棣來源:《文學(xué)教育》日期:2017-03-08人氣:2370

甘肅省隴東地區(qū)民俗,五月端午節(jié)前后,小孩要佩帶荷包,內(nèi)貯香草,故又稱香包,俗名“蹴兒”。蹴:辭書上一般注作讀cù,意為踢或踏。古漢語有“蹴鞠”一詞,辭書上都解作踢球。隴東方言中,“蹴”讀chu31(嚴格來講,韻母為[ч]),義同“蹙”,收縮或皺縮意,物名化后作“蹴兒”,表示荷包。

隴東民間荷包分為兩類:一類中空,內(nèi)可盛物,根據(jù)用途又可稱為錢包、香囊、煙包等;另一類做飾物,內(nèi)部以棉花及香料等填充,做成粽子形、人形或動物形。這種具立體形狀的荷包,縫制時需要將好幾塊面料縮合縫到一起,荷包主體近似球形,可以想象,籃球、排球制做時均非用一塊平展的皮子縫成,荷包亦然,故民間將這種縫紉手法稱為“蹴chu31”,物名化后,將“蹴”成的荷包叫“蹴兒”。隴東民間把縫荷包就叫“蹴蹴兒”,前一個“蹴”是動詞,這種說法意味著“蹴兒”就是“蹴”出來的。

古代游戲有“蹴鞠”之謂,辭書上一般都把“鞠”解作球,“蹴”解作踢。“鞠”表示球不錯,“蹴”未必表示踢,“蹴”解作“制鞠的工藝”較為準確,即“蹴”作定語,“蹴鞠”就是“蹴成的鞠”,一如“蹴蹴兒”的用法。

舊時隴東地區(qū)寧縣民間體育活動有打“毛彈”的習(xí)俗,毛彈是將毛線、布條等團緊成球狀,外部用數(shù)塊皮革縮合縫成圓球,即《水滸》中高俅之流所踢的“毬”,也就是文言所稱的“鞠”。既然“鞠”、“毬”、“毛彈”同為一物,“蹴”指其制作工藝也就是一致的,因此,“蹴鞠”就應(yīng)該讀作chu31ju31,解作“蹴成的毬”。

漢語方言中有一個普通話缺如的單韻母[Ч],中原地區(qū)的人從來不說,因而感到特別突兀,甚至想刻意模仿都極其困難,而西北地區(qū)卻普遍存在,如甘肅、陜西、山西等省的廣大區(qū)域內(nèi),都可聽到該韻母。

[Ч]韻母的發(fā)音方法與國際音標的[r]與[z]相似,屬于舌尖中音,其發(fā)音效果介于普通話“如(ru)”與英語單詞“zoo”之間,在漢語方言中,可單獨作韻母,也可作介音構(gòu)成復(fù)韻母,本文為了拼寫方便,采用普通話的u韻母代替方言的[Ч]韻母,因為隴東方言中zh、ch、sh、r諸聲母的合口呼字的韻母或介音全是[Ч]而不是u,因而不會引起混淆。如隴東方言的代表話寧縣方言有zhu、chu、shu、ru、zhua、chua、shua、rua、zhuai、chuai、shuai、zhuan、chuan、shuan、ruan、zhuanɡ、chuanɡ、shuanɡ、zhui、chui、shui、rui、zhun、chun、shun等三十多個音節(jié),轄有常用字四百多個。

隴東方言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方言,代表著上古漢語的讀音,因此可以認為[Ч]韻母古已有之,并且在漢語演變中有非常特殊的意義。

《辭?!?、《現(xiàn)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甚至連《新華字典》這樣的常用工具書,在注音時都說明:“趨”,“趣”,古又同“促”;而“促”,“蹙”,“蹴”三字同音,推論是:上述五字古代屬同音字,后來分化出了不同讀音。那么,古音會是怎樣的讀音效果呢?

《說文解字》注:“蹴,躡也,七宿切”;“蹙,迫也,通‘蹴’字,子六切”;“促,迫也,七玉切”;“趣,疾也,七逾切”;“趨,走也,七句切”。 讀音效果大致為cü。

今隴東方言讀音:“促qū31”;“趨qū31”;“趣qù55”;“蹙[ts‘Ч]31”;“蹴[ts‘Ч]31”。

上古時代,確定無有j、q、x聲母,因此,上述五字讀音若相同,擬音用國際音標表示應(yīng)該是[ts‘Ч42](古尖音、入聲)。到了中古時代,上述五字的讀音在中原廣大地區(qū)演變成了cü42(古尖音、入聲)。近古時代,上述五字的讀音仍然是尖音,有明代的《洪武正韻》的反切音為證,至少在讀書人圈子里是這樣。但是,元代周德清按照當(dāng)時漢語白話音的實際讀音(以大都官話讀音為代表)記錄編纂的《中原音韻》刊行以后,加劇了尖團音的分化,上述五字在北京官話中,“促”、“蹙”、“蹴”成了典型的團音cù,“趣”、“趨”讀成尖音(cü);而隴東方言把“促”、“趨”、“趣”讀成了尖音cü42,“蹙”、“蹴”依舊讀成[ts‘Ч] 42(古尖音、入聲)。

以“朱、出、書、入”為例,普通話讀作:zhū,chū,shū,rù,今隴東方言讀作:[tsЧ]31,[ts‘Ч] 31,[sЧ] 31,[zЧ] 31,而中原地區(qū)中古擬音為:zhǖ、chǖ、shǖ、rǜ,可以將中古音稱為“準尖音”。

上古時代,“足、竹、舉”同音,現(xiàn)代普通話分別讀作:足zú、竹zhú、舉jǔ,讀音差異很大,全是團音,已看不出尖音的痕跡,但現(xiàn)代隴東方言分別讀作:足ju31、竹[tsЧ]31、舉ju53,讀音非常接近,有尖有團,通過[Ч]韻母就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了。

以上推論的演變過程,解釋了由古尖音聲母分化出j、q、x聲母的一種來源,是關(guān)于ü韻母字的一種演變模式,而在此演變過程中,隴東方言的[Ч]韻母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來源:《文學(xué)教育》:http://m.k2057.cn/w/wy/63.html

網(wǎng)絡(luò)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zé)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quán)、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quán)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guān)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guān)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