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以植物學為視角,科學發(fā)展與藝術的關系研究

作者:肖季瑜來源:《現代裝飾》日期:2015-06-14人氣:1576
 一、文藝復興時期的植物學發(fā)展

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發(fā)展最顯著的特征便是用科學的態(tài)度來對待藝術領域的問題,而這種態(tài)度也是由于宗教至上的封建制度在更為先進的生產力水平之下再無立足之地,科學技術水平的發(fā)展為撥開中世紀黑暗的歐洲帶來了新的活力。

對于自然世界中生物的觀察早在古希臘時期就開始了,亞里士多德的學生提奧夫拉斯圖被視為植物學的創(chuàng)始人。公元前300年,他著述了《植物歷史》(又稱《植物調查》),此書在哲學原理基礎上將植物分類,描繪其各部分、習性和用途。迪奧斯科里德斯-普林尼所著的《自然史》是中世紀最受歡迎的科學百科全書。

十四五世紀的植物學研究以及植物學著作與普林尼傳統(tǒng)有著根本的不同,這類作品皆是基于對植物天然狀態(tài)的觀察和描繪。奧托·布倫菲爾斯的《本草圖鑒》(1532~1537)的插圖出自漢斯·韋蒂茨之手,書中的插圖要勝過相當保守的正文。而林恩哈特·富克斯的含有寫生性插圖的本草志中的插圖自此至18世紀末都被頻繁拷貝。博克于1539年出版的《新草本志,它們的特征、外觀與名稱》初版為加入插圖,第二版開始收入了大量插圖,與其合作的藝術家戴維·康克爾根據自然中的植物寫生,也參照前輩的作品??悼藸柕牟鍒D與博克的原創(chuàng)性描述相得益彰。16世紀上半葉的藝術家已經認識到科學插圖的復雜性:畫作必須精確,又要引人注目,甚至還需美觀。

二、文藝復興時期自然派藝術代表作品

14世紀以來,繪畫作品中增加了花、鳥、甚至昆蟲等對象。當然有許多情況是處于宗教目的,有時候,作品非常逼真寫實,足以令現代博物學者能夠辨認出畫中的植物。尤其是以下這些畫家的作品:喬托(Giotto),斯皮尼洛·阿來蒂諾(Spinello Aretino),波提切利(Botticelli),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或者其他國家的楊·范艾克(Jan Van Eyc),荷爾拜因(Holbein),丟勒(Albrecht Durer)以及帕利西(Bernard Palissy)的陶塑作品,這個列表可以無限延長,甚至寫成一部“文藝復興藝術家的自然史”,換言之,那是一部完全來源于他們的藝術作品所表現的動植物的歷史。博物學家可以從波提切利《春》這幅畫中辨認出30種植物。雖然必須承認波提切利的精神是宗教性的,但我們可以清晰地從這幅畫中看出畫家對植物的描摹幾乎達到了植物學圖譜的細致程度。

例如,《圣尤斯塔斯》這幅宗教題材的蝕版畫,它以宗教人物和宗教故事作為繪畫的主題,但是從細微處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畫家對于植物的刻畫,樹木的種類有明顯的區(qū)分,依種類的不同其樹高、樹葉顏色以及樹冠形狀都是不同的展現。如果說這幅畫還不能完全體現畫家對于植物刻畫的精心,那么我們可以從丟勒的另一幅名作《青草地》來窺豹一斑。

《青草地》這幅畫對植物形態(tài)的描繪幾乎達到了植物圖譜的細致程度,這種對于自然的生動寫實的描繪證明了藝術家眼中的自然美以及自然的獨特形式。

三、自然美在藝術作品中出現的原因     

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們在確立了關于美的一些特殊法則的同時,又把是否接近自然作為衡量美的標準。

在關于美的問題上把美與自然密切聯(lián)系起來,這個論斷已經與中世紀的美學觀發(fā)生了明確對立。這種觀念上的轉變是由社會各個層面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藝術家們以一種革新的激情深入研究自然規(guī)律,把透視、解剖、具有體積感的造型知識積累起來使得彼時的藝術作品呈現出一種更為獨特的風采。

觀念上的轉變使得藝術家們更為關注自然本身的狀態(tài),而對于透視學、解剖學、比例學等科學的技法原理,探索出若干造型語言手段,使各種藝術技巧取得了重大突破。

四、藝術與植物學之間的相互影響與作用                                                                                                                                                                                                                        

1.植物學研究的發(fā)展對藝術作品的影響

這么多個世紀以來,藝術家和科學家循著各自的幾條道路前進。古代藝術家并不總是寫實地描繪自然的形態(tài),他們往往是為自然所感化,但并不愿意太過接近地仿制自然形態(tài)。通過對自然的觀察,他們得到某些形式和圖案上的靈感,但這些可能與自然中的實際形態(tài)相去甚遠,以至于真實的自然幾乎不能通過這些圖式為人所認識。隨著人們對自然更為深入的了解藝術家們開始選擇更為寫實的手法來表現自然中的植物形態(tài)。例如,荷爾拜因的名作《圣塞巴斯蒂安》(St.Sebastian)(1516)中出現了如今很少見的單葉種野生草莓。

2.藝術對植物學研究的影響

從提奧夫拉斯圖寫的《植物歷史》一書開始,在哲學原理基礎上將植物分類,描繪其各部分、習性和用途,后陸續(xù)出現許多有關植物方面的著述,羅馬的老普林尼則把當時所有的植物學知識寫在37冊的《博物志》書中,開黑暗中世紀“百科全書學派”的先河,但謬誤很多。到達萊尚的《植物通史》出版標志著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植物學研究的巔峰。在植物學研究和編纂的過程中,對于植物圖譜的描繪都墨守抄本圖繪的陳規(guī),當學者們意識到有必要通過對自然本身的描繪為古代文本提供插圖,藝術家們就開始發(fā)揮他們的作用,文藝復興時期對于清晰準確的圖像的熱愛最終補救了此前對于語言文字的迷戀所帶來的缺陷。這些清晰準確的藝術作品更是對其后的植物學研究著作提供了好的范本。正是因為這些準確的描繪,為后來植物學的分支科學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為18世紀林奈的生物分類系統(tǒng)的建立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美]喬治·薩頓著、鄭誠、鄭方磊、袁媛譯,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2]楊先藝,西方藝術簡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

[3]陳文斌,品讀世界科學史[M],北京: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7.2

本文來源:http://m.k2057.cn/w/kj/155.html現代裝飾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