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新聞論文 > 正文

媒介歧視帶來的危害及其對策

作者:閆哲來源:《視聽》日期:2019-08-26人氣:4335

 歧視這個詞多帶貶義色彩,一般指的是人對人就某個缺點、不足、出身等等以不平等的眼光看待。媒介之所以能夠戴著有色眼鏡看待某個人,某個社會現象,是因為話語權在媒介手中掌控。媒介歧視就是媒介不平等的看待一些事物和現象。

一、新媒體時代媒介歧視的表現形式

媒介區(qū)別對待一些群體的現象并不罕見,只是隨著媒介技術的發(fā)展,這些年有著愈演愈烈的狀況,尤其是在地域歧視,性別歧視,職業(yè)歧視等問題上比前些年要嚴峻。

(一)一些新聞加重地域歧視

大眾傳媒偏愛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平民百姓報道少,尤其是邊遠地區(qū)更甚,這就導致欠發(fā)達地區(qū)被邊緣化,加重了地域歧視。

長期以來,民間流傳的種種“笑談”“話梗”塑造了“刻板印象”,例如“河南人小偷居多,喜歡偷井蓋”這些類似的話愈演愈烈,甚至能夠左右民眾的行為。從“河南籍男子偷盜價值萬元首飾”到“山東籍女大學生徐玉玉被安溪籍男子電信詐騙自殺”。一說到河南人就想到“小偷”,安溪人就想到“詐騙”,這些現象人們已經習以為常。

不管是媒介有意無意的忽視邊遠地區(qū),還是帶有特殊地域特征元素的新聞報道,都加劇了媒介的地域歧視,使得受眾對這些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的人有偏見,時至今日這種情況,依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觀。

(二)對女性的歧視依然存在

目前我國女性的社會地位和話語權依然受到不少的限制,處于弱勢地位,即使是在新聞報道中,對于女性的歧視也并不少見。

將女性弱化,作為弱勢群體來報道和對待。例如于歡案,新聞報道將于歡的母親蘇銀霞塑造成一個受害者,當著兒子的面被社會討債者用極端手段羞辱,警察不作為,兒子在盛怒之下,刺死了侮辱母親的頭目。這一報道引起了軒然大波,輿論一邊倒向于歡。中青在線后來的報道指出,母親曾經跟討債者“對罵”。有媒體指出,母親曾經涉及一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財產已經遭遇法院凍結。這些都能看出,蘇銀霞其實并不“柔弱”,只是媒體截取其中一個容易引爆輿論的點放大給公眾看,這種放大反而造成了對女性的歧視。

在如今的傳媒中,女性更多的是以弱勢群體示人,這是傳媒對性別的一種變相歧視,女性在媒介報道中的刻板形象急需得到改變,女性不應該只是柔弱的,也應該有其他的特征,鮮活一些才好。

(三)對農民工的污化現象時有發(fā)生

大眾傳媒對農民的偏視,不僅體現在新聞報道數量上,更體現在報道內容以及農民工的媒介形象上。在城里人眼里,農名工就是“邋遢”“骯臟”“愚昧”的“代言人”,不可否認這種偏見與城鄉(xiāng)文化差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除此之外,媒體對農民工媒介形象的塑造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據悉,媒體中進城務工的農民形象,基本上是負面的,要么好吃懶做,偷盜財物,要么窮困潦倒十分倒霉,在媒體眼里,農民工就是城市文明的破壞者。

因此,關于農民工的報道,媒介一直處于主要地位,農名劣勢,無法發(fā)聲,媒體有著一種城市對農村潛意識的優(yōu)越感,農名工的形象與媒介呈現的形象有著差別,使得受眾對這個群體產生誤解,產生歧視。

二、媒介歧視帶來的危害  

(一)加劇了社會的信息鴻溝,消解了媒介的“社會公器”職能

媒介歧視本就與知溝理論有著很深的聯系,由于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性,使得處于社會經濟地位高的人比社會經濟地位低的人更加容易接近、使用媒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媒介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二者之間的知識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不斷擴大。社會經濟地位高者信息過載,信息焦慮,而社會經濟地位低者信息匱乏,信息饑渴。

由于歧視的存在,導致了公共信息平臺的傾斜,更加傾向于社會精英群體,城市群體,然而后果是嚴峻的,使得傳媒市場的失衡,從而弱化了大眾傳媒的環(huán)境監(jiān)測和社會溝通功能,也就消解的媒介作為“社會公器”的職能,不利于社會公平公正,更不利于社會和諧。

(二)破壞媒介公信力

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過載,同質化現象屢見不鮮,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使得大眾傳媒領域競爭十分激烈,為了在競爭中拔得頭籌,各大媒體爭相效仿,屏幕上的節(jié)目“你有我有大家有”,嚴重削弱了電視節(jié)目的多樣性。雖然市場經濟的競爭需求使得媒介不得已做出這樣的選擇,但是如果媒介繼續(xù)堅持這樣的路徑,必然會導致公信力下降,公信力對于媒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樣也不利于媒介自身的長遠發(fā)展。

(三)剝奪受眾的話語權,加強媒介控制

媒介歧視的行為導致媒介權力的異化和媒介過分追求經濟效益導致新聞產品背離真實性原則,片面追求轟動效應。現代傳媒手段的高科技化以及商業(yè)化致使“把關人”功能的濫權使用,媒介資源牢牢地掌控在大眾傳媒手里,他們擁有了占有權和操控權,媒介權力的任意擴大。 “把關人”一旦擁有了媒權力,大眾傳播媒介權力主體就有了自己的現實利益,根據自己的價值取向以及自己的利益剝奪受眾的話語權,得到了利益,大眾傳媒會更加加強媒介控制,受眾的話語權會越來越微弱,從而陷入死循環(huán)。

三、媒介歧視問題的解決路徑

(一)針對媒介地域歧視,完善地域傳播形象機制

一個地方政府的對外形象就是這個地域的對外形象,沒有人比政府官員更適合做政府的“代言人”,政府官員接觸媒介的頻率要比普通民眾更加多,往往政府的好的行為容易得到受眾的點贊,而差的行為則加深了受眾的誤解,可見地方形象的好壞,以及如何樹立已經影響到對外傳播的效果了。

建立新聞發(fā)布會制度。市場經濟除了帶來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也帶來了諸多的問題,如突發(fā)公共危機事件頻繁發(fā)生,利用新聞發(fā)布會制度,公開透明的發(fā)布相關消息,消除信息的不確定性,讓信息在陽光下展現,危機也可能是轉機,公開透明以獲得理解和尊重,讓人充分了解這個地域,風土人情等等。不僅如此,政府應當設立專門部門,針對大眾傳播媒介可能出現的地域歧視現象主動進行監(jiān)督。

(二)針對女性媒介歧視現象,應當提升女性媒介話語權

在社會大環(huán)境增強性別平等關鍵,只有從根本上意識到男女平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真正落實男女平等,女性自身也要努力打破男權文化和消費文化的“囚禁”,更加主動地構建女性的生存空間,塑造女性無論是作為傳播者,文本型小還是受眾的積極正面形象。而互聯網語境下,意見領袖擁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相比傳統大眾傳播模式,互聯網的互動性和公開性為普通民眾提供了成為意見領袖的便捷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女性群體成為意見領袖的成本。女性群體應該加強對公共領域的參與度,并積極主動的借助意見領袖的角色,提升女性話語意識與發(fā)聲能力,鞏固女性社會地位,樹立傳播女性的良好形象。提高媒體工作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糾正社會性別意識,減少她們對女性群體的偏視。利用議程設置功能,形成強大的輿論監(jiān)督網絡,糾正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三)針對農村弱勢群體歧視現象,應當給予其話語權以及加強教育

大眾傳媒要維護弱勢群體的基本利益,關注農村,利用傳播媒介的優(yōu)勢,為他們提供發(fā)聲渠道,發(fā)揮媒體的導向功能,使得其心聲能夠得到有效表達。大眾傳媒要對當今農民生活的現狀進行真實報道,使社會各界對他們了解更多,以便提供更多的物質以及精神上的關懷。

當然,農村弱勢群體教育必不可少。提高文化素養(yǎng),能夠知道利用媒體來表達自己的訴求。媒體可在農村集中開展相應講座,以一種通俗化的方式對各種媒介知識進行講解,鼓勵他們改變傳統的思維,通過媒介傳播自我心聲,主動掌握各種先進的媒介技術,表達自己的心聲和想法,更正社會對于農村的刻板印象。


本文來源:《視聽》:http://m.k2057.cn/w/xf/9501.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